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锥形束CT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在上颌阻生尖牙的三维定位及邻近切牙根吸收诊断中的应用,评价曲面体层片(panoramic tomography, PTG)对上颌阻生尖牙诊断的有效性。方法:1.对55例上颌阻生尖牙患者(阻生尖牙62颗)进行锥形束CT扫描,测量阻生尖牙到参考平面的线距和角度,比较不同位置阻生尖牙的特点。2.在序列纵断图像上观察62颗上颌阻生尖牙邻近切牙的根吸收程度及位置;比较阻生尖牙与邻近切牙的接触组和无接触组切牙的根吸收率有无差别;阻生尖牙邻近切牙的根吸收组和无根吸收组尖牙的牙囊大小有无差别。3.在曲面体层片上通过反三角函数测算上颌阻生尖牙的唇腭向倾斜角度(labial-palatal angle, LPA),与在锥形束CT上测得的LPA进行比较;以锥形束CT上显示的切牙根吸收数目为标准,计算曲面体层片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1.近中唇侧和近中腭侧阻生分别占阻生尖牙总数的45.2%和40.3%。近、远中阻生尖牙到(牙合)平面的距离、到正中矢状面的距离及到冠状面的距离均有显著性差异。唇、腭侧阻生尖牙到(牙合)平面的距离、到冠状面的距离、到(牙合)平面的角度及到冠状面的角度均有显著性差异。2.邻近上颌阻生尖牙的侧切牙根吸收率为38.7%,高于中切牙根吸收率21.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4.66,P<0.05)。切牙的根吸收程度主要为轻度吸收(占45.9%)和中度吸收(占32.4%);吸收主要位于切牙的根中1/3(占35.1%)和根尖1/3(占37.8%)。在发生根吸收的切牙中,与上颌阻生尖牙接触的占73.0%。3.上颌阻生尖牙牙冠的唇腭向位置,曲面体层片和锥形束CT片间有显著性差异(x2=9.30,P<0.01);上颌阻生尖牙唇腭向的倾斜角度,曲面体层片和锥形束CT片问没有显著性差异(P>0.01)。曲面体层片对上颌阻生尖牙邻近切牙根吸收诊断的灵敏度是43.8%,特异度是82.4%;曲面体层片和锥形束CT片在诊断切牙根吸收上的一致性差(Kappa值=0.268<0.40)。结论:1.锥形束CT可以从三维方向上精确定位阻生尖牙,为阻生尖牙的外科开窗和正畸牵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2.上颌阻生尖牙的位置变异很大,但主要位于近中唇侧和近中腭侧。3.邻近上颌阻生尖牙的切牙,尤其是侧切牙,根吸收的比率很高;切牙的根吸收程度主要为轻度和中度吸收;吸收部位主要位于切牙的根中1/3和根尖1/3。4.上颌阻生尖牙邻近切牙的根吸收与切牙和阻生尖牙的接触有关,而与阻生尖牙的牙囊大小无关。5.曲面体层片对上颌阻生尖牙邻近切牙根吸收的阳性诊断可靠性较低,锥形束CT诊断的可靠性高,应为临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