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吡啶羧酸是一类非常有趣的配体,它能与过渡金属离子和稀土金属离子配位形成稳定的配合物,而且配位点较多。此前,大量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吡啶二甲酸和三甲酸的过渡金属和稀土金属或者是过渡和稀土混杂的配合物上,但是对吡啶-2,3,5,6-四甲酸的配合物的报道却很少。本文以吡啶-2,3,5,6-四甲酸为配体设计合成了2种一维链结构的配合物,1种二维结构的配合物和2种三维结构的配合物,并对晶体结构中的孔洞及配体的配位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以吡啶-2,3,5,6-四甲酸(H4PTA)为桥联配体,通过改变反应温度、调节溶液pH值、加入小分子配体等方法,设计合成了5种未见文献报道的配合物:{[Cu2(PTA)(bpy)(H2O)2]·3H2O}n(1)、{[Cu2(PTA)(bpy)(H2O)2]·2H2O}n(2)、{[Mn(PTA)(H2O)]·(bpy)·3H2O}n(3)、{[Mn(HPTA)(H2O)2]·(bpy)·3H2O·Cl}n(4)和{[Co3(HPTA)2(bpy)2(H2O)4]·4H2O}n(5) (H4PTA =吡啶-2,3,5,6-四甲酸,bpy = 4,4’-联吡啶)。采用X-ray单晶衍射技术,测定并解析了它们的结构,对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等谱学性质和差热-热重分析进行了研究。配合物(1)为金属离子Cu(II)、吡啶四甲酸和4,4’-联吡啶在常温条件下形成的二维结构,分子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的超分子网状结构。配合物(2)为Cu(II)、吡啶四甲酸和4,4’-联吡啶在水热条件下形成的三维结构,在这个配合物中,存在着不规则的纳米孔洞。配合物(3),(4)为阶梯状的一维链,链与链之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二维平面结构,又通过氢键进一步连成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5)是金属离子Co(II)、吡啶-2,3,5,6-四甲酸和4,4’-联吡啶形成的三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