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草酸铂属于第三代铂类制剂,在转移性大肠癌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周围神经系统毒性为其剂量限制性毒性。本实验旨在探讨草酸铂致大鼠周围神经系统毒性损害的病理学改变是否具有可恢复的趋势及药物剂量依赖性的特点,以及在草酸铂应用期间大鼠后根神经节内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探讨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变化规律与草酸铂周围神经系统毒性损害的靶器官—后根神经节内的神经元形态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动物实验分两部分进行:A组:Wistar雌性成年大鼠96 只,随机分为两组:空白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48 只。两组再分别随机分为12个小组,分别代表12个时间点,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草酸铂20mg/kg,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大鼠均在以上时间点取左侧L4-5后根神经节及左侧坐骨神经。B 组:Wistar 雌性成年大鼠24 只,随机分为6 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5 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草酸铂1mg/kg﹑5mg/kg、10mg/kg、20mg/kg 、30mg/kg,用药后24小时取左侧L4-5后根神经节及左侧坐骨神经。获取组织分别进行石蜡切片及电镜超薄切片的制作,之后利用HE 染色法﹑光镜技术﹑透射电镜技术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大鼠后根神经节内的感觉神经元及坐骨神经在草酸铂不同应用剂量及不同时间点的病理学改变以及后根神经节内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随时间和不同药物剂量的变化规律,并利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