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以快速动眼睡眠剥夺大鼠为研究对象,针刺百会、神门、三阴交穴治疗,以大鼠脑电波的变化为切入点,观察大鼠的认知水平以及血液中相关神经递质的含量,探讨针刺不同穴位治疗睡眠剥夺的差异,并从中寻找穴位配伍规律,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 研究方法:三月龄SD大鼠120只(雌雄各半)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百会组、神门组、三阴交组、百会神门三阴交组,每组20只。采用睡眠剥夺制备大鼠失眠模型,持续72h。针刺治疗于造模结束后第1天分别对应取穴治疗,平补平泻手法,捻转频率120次/min,强度以大鼠耐受为度,每5min1次,每次1min,留针20min,1次/d,共7d。所有大鼠于相应处理结束后,采用BL-420F生理记录仪分别于实验第1、4和10天对所有大鼠分别进行30min脑电图记录,分析并记录各波频次;实验第11-15天对实验鼠进行六角箱迷宫行为测试;实验第15天,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5-HT含量。 研究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δ波极显著增多,β波极显著减少,大鼠认知水平较差,血液中5-HT含量较高,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2.与模型组相比,百会治疗、神门组、三阴交组和百会神门三阴交组对睡眠改善明显,δ波极减少,β波显著增多,大鼠认知水平提高,血液中5-HT含量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百会神门三阴交组疗效较显著,和单穴组对比在脑电波指数比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刺百会穴、神门穴或三阴交穴均能有效调节睡眠剥夺,而三穴配伍使用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