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新基金的不断设立和基金行业的超常规发展,恰当的监测、分析和评价基金的绩效已越来越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希望通过借鉴西方国家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的方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尝试尽可能真实的、多角度分析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在不同评价期间的绩效特点,为基金投资者、监管者、基金管理公司以及基金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针对目前我国基金绩效相关研究存在市场基准有缺陷、样本基金少和评价期间短等问题,本文根据两股票市场A 股指数、中信国债指数以及基金的投资组合情况设计了符合我国基金特色的基准组合,采用两个评价期间(评价期间I 和评价期间II)分别对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的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两种不同类型的基金绩效进行了对比分析。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运用单因素风险调整收益指标、多因素模型、Fama的绩效分解模型、T-M 模型和H-M 模型、马尔可夫法、双向表和横截面模型等对基金的绩效情况进行了分析,实证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大盘处于相对强势的情况下,我国基金的绩效表现都不错,当市场转弱时,基金的绩效也随之下滑。但在两个评价期间内,基金的绩效表现都优于市场基准,并且多种方法的绩效排名也都表现出高度相关性;(2)多因素的绩效模型的评价结果显示规模因素(SMB)和价值因素(HML)对基金的绩效都有一定的影响;(3)在证券的选择能力上,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都表现出了一定的证券选择能力,而且开放式基金的证券选择能力要强于封闭式基金。但在择时能力上,实证结果表明了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都不具备市场时机选择能力,相反,实证结果表明一些基金作出了与正确选择截然相反的判断;(4)在基金绩效的持续性上,多种方法的实证结果表明,在评价期间I,我国封闭式基金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绩效持续性;而在评价期间II,除少数基金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的持续性外,大部分样本基金没有明显的绩效持续性;(5)从不同类别基金绩效的差异性来看,不同规模和不同投资风格的封闭式基金的绩效具有显著差异性,而不同基金公司的基金绩效在统计上不具有显著差异性。本文最后结合实证研究的结果和相关原因分析,对发展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提出了相关建议,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