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水资源日益缺乏的今天,如何便捷有效的获得更多的水资源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难题之一。人工增雨能有效地利用开发存在于大气中的淡水资源,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合成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暖云催化剂,并试验研究了该催化剂在暖云增雨中的应用效果。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出了新型聚丙烯酰胺/聚苯乙烯核壳微球。使用红外光谱仪表征其化学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粒度仪表征其形貌,同时采用Zeta电位仪证明其表面组装过程符合静电层层自组装的规律。最终制得平均粒径为2.104μm,粒径均一、形态完整的核壳微球。利用实验室已有的云室,设计了验证云室中暖云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实验,采用降水量和云室内透光率变化两种指标表征催化剂的催化效果。研究比较了不同粒径、不同用量的氯化钠、聚丙烯酰胺两种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结果表明:(1)采用氯化钠和聚丙烯酰胺作为催化剂,随催化剂用量的增加,增雨率增加,催化效果变好。在采用相同用量催化剂的情况下,催化剂粒径越小,催化效果越好;(2)研究了不同用量氯化钠催化剂的云室催化效果,发现当使用16μm粒径,催化剂用量为1.36g·m-3时,催化效果最好,增雨率和降水效率分别达到182%和82.6%。(3)研究了不同粒径,不同用量聚丙烯酰胺催化剂的云室催化效果,发现当使用16μm粒径,催化剂用量为1.36g·m-3时,催化效果最好,增雨率和降水效率分别达到238%和98.9%。与传统暖云催化剂氯化钠相比,高吸湿性材料聚丙烯酰胺有着更好的暖云催化效果。(4)研究了不同用量聚丙烯酰胺/聚苯乙烯核壳微球的云室催化效果,发现当催化剂用量为1.36g·m-3时,催化效果最好,增雨率和降水效率分别达到116%和63.4%。(5)研究了不同用量聚丙烯酸钠催化剂的云室催化效果,发现其不能作为暖云催化剂催化增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