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oosting算法的人体动作数据识别研究

来源 :武汉纺织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ittlerabit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展基于可穿戴传感器的人体动作行为识别研究,将传感器嵌入到服装,使老年人通过穿戴智能服装得到健康监护,对于老年人的健康监护、预防跌倒、康复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基于可穿戴传感器的人体动作行为识别中,以往的研究大多都集中在单类型传感器和单分类器。由于少量的单一类型传感器无法捕捉动作变化的细节(如关节部位),给较复杂体态动作识别带来困扰,而增加传感器的数量又会增大装置的复杂性,并给佩戴者带来不便。与此同时单分类器在提升人体动作识别分类准确率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面对这些人体动作识别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老年人动作特点,本文采用三维加速度传感器和柔性传感器组合方式采集老年人日常动作数据,可以直接获得人体主干动作数据和关节部位动作变化细节。采用基于Boosting框架的集成算法构建老年人动作识别模型,分析比较了集成分类器与单分类器性能的差别,以及几种Boosting算法模型的性能差异。本文还对以往的特征提取方法进行了改进,相比于使用小波变换提取时频特征,提取时域特征和关联特征方法更能快速地构建高准确率的识别模型。不同于其它人体动作识别研究中的特征降维方法,本文使用线性判别分析方法对特征向量进行降维,通过实验发现,与主成分分析方法相比,线性判别分析方法在获得更低维度的情况下能保留大部分原数据信息,并且动作识别率也高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在构建XGBoost集成模型时,针对自动网格寻优方法在寻找超参数上的不足,使用贝叶斯优化算法代替自动网格寻优方法寻找最优的超参数组合,实验结果显示动作识别率有明显提升。
  通过实验分析得出,本文的特征提取方法与以往方法相比有很大的优越性,使用改进的超参数调优方法能构建更好的动作识别模型,这些动作识别中的关键技术研究对老年人群的临床管理与健康监护,对运动功能障碍人群的康复治疗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由于刀具与工件间的摩擦,特别是高速切削时,摩擦副快速上升的温度,极易短时间内导致刀具失效。过渡金属氮化物作为切削刀具的保护层,例如CrN薄膜和TiN薄膜,在当今工业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薄膜的主要特点是硬度高、摩擦系数低和好的耐腐蚀性。近年来,氮化钼(Mo2N)薄膜因硬度高、摩擦系数低、与钢的附着力好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了进一步降低Mo2N的摩擦系数,提高硬度,本文主要研究了Mo2N/MoS2、Mo-Al-C-N两种钼基复合薄膜的制备、表征及性能,通过场发射电子显微镜(FESE
电弧增材制造是一种利用多层,多道堆叠原理,由若干层熔敷金属片层层累积叠加直接成型高致密度、高性能的三维构件的快速制造方法,它是一种新兴的制造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本文基于CMT研究以316不锈钢零件为基板的增材制造技术,选定直壁零件作为增材制造过程中的研究对象。首先利用数值仿真研究了温度场、应力场,然后分析了增材制造工艺和成形件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研究了316不锈钢CMT-3D打印过程中的温度场和应力场。使用SYSweld软件规划有限元模
摘 要:“非指示性”理念有助于摆脱传统的“师本”课堂,其在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可称为“我的学习我做主”,具体为:学习要点由学生自选与共选;新课导入由学生自主设计;新课教学由学生当命题人;课堂检测由学生当小考官;归纳巩固由学生总结和互评。当然,“非指示性”并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中还要“重视教师的科学引导”,以教师的专业性引导学生走向自主成长。   关键词:“非指示性”教育理
期刊
摘 要:高中思政课的议学活动设计,是当前中学思政课教学中面临的重要难题,也是影响课堂教学行为以及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因素。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的“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等要求,议学活动设计应该“贴近生活、贴合目标、贴紧思维、贴切情感”,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向心力、驱动力、感染力”,落实核
期刊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少慢差费”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没有经历学习的过程,即没有理解知识;二是传统的单篇教学导致学生没有自主消化理解的时间,篇与篇之间不能有机地联系起来,学习呈碎片化和零散化。而追求理解的单元整合教学“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逆向思考,立足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等要素,整合目标、内容、任务、资源等,进行单元一体化教学,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理解;大概
期刊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培养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而情境教学可以促使学生从“感悟—强化—明辨—落实”中不断提升,将爱国主题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情境的建构要秉持融合生成的系统观念,遵循学生生命成长的逻辑,从乡土资源中寻找素材让学生感悟爱国之情,创设两难情境强化学生强国之志,精选时事话题帮助学生明辨报国之理,最终在日常
期刊
摘 要:2021年6月浙江高考地理试题充分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注重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育。选材广泛,贴近生活,深化地理实践力;重视原理,注重综合思维的培养;以生为本,彰显人文关怀;聚焦发展,培养社会责任感,彰显了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素质教育导向。这样的新高考评价体系,对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理教学可通过用地理的眼光去审视生活中的现象、用地理的思维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用地理的价值去强
期刊
摘 要:立足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学校的校本课程资源,是培育学生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实现科学课程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利用校内常见植物自制酸碱指示剂”校本课程,就是基于校园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而开发的。它重点关注学生的动手体验与科学思维的培养,注重挖掘生态资源的全息育人功能,能够激励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让学生体验“科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价值观。  关键词:初中科学;校
期刊
摘 要:“精准测评”即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预测和达标测试,是教师了解学情、调整教学思路的重要途径.设计原则是由易到难、由基础性达标检测到拓展性达标检测,需要教师精准考虑学生的已有水平以及“最近发展区”.二次函数内涵丰富、理论体系完备,是后续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其最值问题是初中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当前中考的热点,尤其需要“精准测评”,以有效衔接课前、课中和课后,提升学生整合
期刊
摘 要:“考试说明”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命题的依据,也是教学的参照,还是复习的方向。研读近几年浙江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文和命题,既可以揭示命题者的意图,也可以发现命题的大致规律,便于教师遵循命题规则,按照考试原理,探寻有效的复习策略。而要真正促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落地,则需要把握阅读是王道、阅读与写作是一体的理念,最大化地利用好教材文本,教给学生读书之道。   关键词:浙江高考命题;现代文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