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第二语言学习的理论中,学习者的母语知识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的影响一直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近几十年来语言迁移理论对与这个问题做出了探讨。语言迁移是指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已经获得的语言知识,对于所要学习目的语的语言知识结构的影响。 语言迁移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评估母语或第一语言在二语习得中的影响,这种影响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正迁移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中使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并且没有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负迁移指的是使用这些知识并且出现了错误。在文献资料和理论背景的总结中,影响语言迁移的各种变量在文中一一得到列举和分析,这些变量依次是根据影响学习者和影响语言习得的各方面来进行讨论的。国内学者王立非(1991)进行的实验证实了学习者的母语水平在外语写作中有一定的影响。对于现在学习英语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了高中阶段的课程之后,就已经具备了完善的母语能力,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母语来促进外语学习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俞理明(2004)也研究了英汉词汇共性的正迁移效应,从实验中得出的一个启示是:要重视对语际词汇共性的研究,它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有利条件。 本文的研究重点是通过课堂上教师的引导来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迁移策略,即通过帮助学习者提高对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和共性的认识,从而提高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研究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完成。通过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有声思维练习来进行语言迁移的定性分析,从汉译英翻译练习过程中的有声思维测试,作者得出结论:学习者的母语知识在英译汉的翻译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学习者对于英语基本词汇掌握地不够牢固,因而在英语表达式中用词不当。此项研究对于教学的启示是: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过分注重扩大词汇量,对于一些常用的基本词汇,掌握和使用的熟练程度还很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