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孢节丛孢钙离子/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aMKs)功能的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newgolvo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寡孢节丛孢(Arthrobobrys oligospora)是一种典型的捕食线虫真菌,通过产生特殊的捕食器官-三维菌网(three-dimensional networks)来捕捉和侵染线虫,寡孢节丛孢是研究真菌与线虫相互作用的代表性菌株。钙离子/钙调素依赖的蛋白激酶(Ca2+/calmodulin-dependent kinases,CaMKs)是一类重要的多功能信号蛋白,位于G蛋白信号的下游,在激素或次级信使的调控下,参与胞内信号传导,调节多种不同的生物学过程。本论文选取寡孢节丛孢为试验菌株,以5种CaMKs(CaMK A,AOL s00078g95;CaMK B,AOL s00083g485;CaMKK Cl,AOL_s00215g625;CaMKKC2,AOL_s00110g86;CaMKD,AOL_s00080g218)为研究对象,通过基因敲除、表型特征比较、环境胁迫耐受试验和荧光定量PCR等技术,初步探究了 5种CaMKs在寡孢节丛孢生长发育、环境胁迫耐受、产抱和致病过程中的功能。主要实验结果:1.CaMKs的功能结构域、理化性质和聚类分析功能结构域分析表明,5种CaMK蛋白都含有保守的protein kinase-like结构域和protein kinase结构域之外,还含有一些其它的功能位点,如丝/苏氨酸蛋白激酶活性位点(IPR008271),ATP结合位点(IPR17441)和保守的活化环(activation loop)。同时,对CaMK蛋白的理化性质分析表明,CaMKK C2的分子量较大为128.7 kDa,其余4种CaMK蛋白的分子量相对较小;而5种CaMK蛋白的等电点没有明显的差异。聚类分析表明,寡孢节丛孢中的5种CaMKs聚类形成两个不同的进化分支(Ⅰ和Ⅱ),其中Ⅰ分支为CaM kinases,Ⅱ分支为CaM kinase kinases。2.CaMKs编码基因敲除株的生长速率和环境胁迫耐受性分析构建了 CaMKs编码基因的敲除载体,运用CaCl2-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方法,成功获得了 5种CaMKs蛋白编码基因的敲除突变菌株。然后比较敲除株与野生型菌株的生长表型特征,包括生长速率、菌落形态、抗逆性和环境胁迫耐受性(耐高温和抗紫外辐射)等。分析结果表明△CaMKs敲除株的生长速率变慢,且ACaMKK C2突变株的气生菌丝较为致密。抗逆性实验分析表明,△CaMKs敲除株的生长受到抑制,它们对不同化学试剂(如H2O2、menadione、SDS和Congo red)的敏感程度不同。环境胁迫耐受性试验结果表明,5种CaMKs在不同程度上都参与了寡孢节丛孢的耐高温和紫外应激过程。3.△CaMKs敲除株的产孢量和致病性分析与野生型菌株相比,5种△CaMKs敲除株的产孢数量均明显减少。为了进一步探讨CaMKs对产孢的调控作用,收取培养3、5和7d的敲除株和野生株的菌丝样品进行总RNA提取,再反转录为cDN△。选取了寡孢节丛孢基因组中12个与产孢相关的同源基因进行RT-PCR分析,结果表明产孢基因FlbA、FlbC、MedA、NsdD、Pka、VelB、VosA和VeA的转录水平在敲除株中都明显下调。另外,5种△CaMKs敲除株产生的捕食器官数量和杀线虫率都显著低于野生型菌株,且△CaMK B突变株产生捕食器官的时间发生了延迟。以上实验结果表明CaMKs参与了寡孢节丛孢的产孢和致病性等生物学过程的调控。本文的创新点:1.本论文首次对捕食线虫真菌的CaMKs功能进行了报道,成功敲除了寡孢节丛孢中5种CaMK蛋白的编码基因,表型特征比较表明CaMK蛋白在寡孢节丛孢中参与了多种重要的生物学过程调控,如菌丝生长、产孢、环境压力耐受、捕食器官形成和致病性等。2.比较了△CaMK 敲除株在高温条件下的表型变化,包括生长速率、孢子数量和孢子萌发率,推测CaMK蛋白参与寡孢节丛孢高温胁迫条件下的生长和产孢过程。3.比较了△CaMK 敲除株在紫外辐射下的孢子生存率变化,发现△CaMKs敲除株对紫外辐射敏感度高于野生型菌株,其中△CaMKA对紫外辐射最为敏感,说明CaMK蛋白参与了寡孢节丛孢的紫外胁迫生长调控。
其他文献
荷载作用下氯离子在海工混凝土中的传输是导致其结构劣化的主因。目前对氯离子在混凝土中传输特性的研究主要将其传输系数视为常数,实际上传输系数是多因素影响的变化值。此外,当前多数理论和试验研究侧重于氯离子一维方向的传输,而对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二维方向的传输研究较少。因此,研究荷载作用下的氯离子多维变系数的传输特性,对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氯离子扩散
以太坊被称为区块链2.0技术,其最主要的设计思想就是基于智能合约的上链技术,在以太坊大受欢迎的过程中,智能合约却也一直面临着多方面的安全漏洞的问题,这些漏洞经常受到黑客的攻击,从而导致在过去几年中造成的虚拟货币的损失达到数亿美元。因此本论文设计和实现了一个有效的智能合约扫描器,为智能合约应用商和开发者提供安全审计,这不仅能提升维护开发者和区块链用户的安全,也能显著推动区块链行业的健康化发展。本论文
伴随着智能制造的步伐,具有智慧管理特征的“无人工厂”应运而生。而作为工业生产流水线主力军—工业机器人,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工业实际生产中,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在搬运体积大,质量重以及形状不规则作业过程中,单一机器人在信息获取、处理、动作控制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多个机器人通过协作,可以完成单机器人难以完成的复杂作业,使多机器人系统解决更多地实际问题。文章提出双机器人系统协调搬运作业控制方法,解决单
缺陷检测在工业应用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近几年基于机器视觉的缺陷检测算法主要是借鉴各种深度神经网络,直接对表面图像进行缺陷检测。但在实际应用中,尤其是机器巡检中的缺陷检测,会存在动态背景干扰、直接检测速度慢、训练模型时缺陷样本少等问题。本论文针对机器巡检视频缺陷检测的特殊问题,研究了运动场景目标分割、视频序列异常快速检测和表面纹理缺陷检测算法,并基于以上算法实现了适用于户外机器巡检的快速缺陷检测
Carbyne被定义为由sp杂化成键碳原子构成的无限长线性碳链,是真正的一维碳同素异形体。理论计算表明,Carbyne是世界上最硬的材料,其抗拉强度为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两倍。然而,随着连续的sp碳原子数量的增加,线性碳链(Linear carbon chains,LCCs)会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因此在实验室合成超长LCCs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Polyynes(C2nH2)可作为前驱体分子填至双壁碳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进一步崛起与5G时代的到来,传播渠道得到不断发展与拓宽,与此同时,传播媒介也不断诞生出新的可能,使得纪录片这一传统的艺术形式得以发展与蜕变。微纪录片,这一新兴的创作模式,打破传统纪录片的创作格局,在众多主流网络与自媒体平台上广泛传播,并受到颇多关注。在当下的影视文化语境中,叙事形式不断革新,探究如何在传统纪录片的固定模式下推陈出新,用一种全新的叙事方式表达主题,应对更加多元的受众
氮掺杂的石墨烯本身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制备的微球结构因具有大比表面积,电催化性能更加优异,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旋转圆盘电极是测量材料电化学本征反应速率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旋转运动产生的强迫对流,可在一定范围内消除浓差极化。然而采用经典电极动力学模型(Koutecky-Levich公式)得到的反应速率仍然受传质过程影响。且氮掺杂的石墨烯微球电极并非传统的平板电极,表面的多级孔
序列模式挖掘问题,由于其在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已引起学术界的持续关注。虽然目前已经有一些序列模式挖掘算法,但因为它们需要多次扫描整个数据库,所以效率相对较低,并且大多数算法都没有考虑到时间因素对序列模式挖掘的影响,它们并不能对有时间限制要求的序列模式进行出现频率的统计和挖掘。在对各个序列模式的出现频率进行统计的算法中,ONCE算法可以在只扫描一次数据库的情况下,统计出带有时间约束的序列模式在序列流中
现今,越来越多超级抗药细菌的出现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面对众多的多重抗药致病菌,单靠开发新药的传统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亟需新的策略。因此,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细菌耐药性的分子机理,希望以此找到新的突破点。我们前期的研究表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YihE激酶是细胞程序性死亡途径的关键调控因子,在抗生素处理细菌时能起到保护细菌的作用。然而,YihE激酶的细胞通路及其在细
随着2012年AlexNet的横空出世,运用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方法逐渐成为了的图像处理的热门方向,并且已经有许多实用部署。而包括当前最主要的部署平台GPU在内的各种神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