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放大方法在细胞中生物活性小分子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fei19881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章,对相关肿瘤的内容进行了介绍,包括其形成的原因,对人的危害,以及对其并生的肿瘤标志物作了详细说明,并介绍了各种用于进行化学分析的方法,例如化学发光、荧光等方法,对其基本原理作了简要说明,并指出了这些方法常用于哪些检测方面,对当前我们的检测水平作了一定程度的概要以及对将来的发展前景作了简略展望。第二章,本章设计了含有三磷酸腺苷(ATP)适体的DNA1分子,与ATP特异性结合后,构型发生变化,在连接酶E.coli的作用下,不需要连接DNA就能够成环,触发滚环复制放大(Rolling Cyc
其他文献
聚苯胺(PANI)由于其原料廉价易得、制备工艺简单、环境稳定性好、掺杂机制独特、氧化还原反应可逆、具有良好的光电性能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工业应用前景的导电功能高分子,目前
硫化镉和杂多酸均为良好的光催化材料,各自又存在着应用的局限性,而杂多酸和硫化镉复合而成的复合材料,可以弥补单一材料的不足,并可利用两者的协同作用提高光催化效果。  在水
在本研究中,我们建立了几种基于DNA循环反应的分子机器,进行信号的放大以降低对溶菌酶的检测限,并利用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来研究分子机器运行的机制。研究表明,我们设计的两种分子机器都能在三个层次上放大检测信号,利用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可以从单分子层面上,对DNA分子机器进行可视化观察研究。第一章介绍了相关领域的发展背景。主要阐述了在单分子层面的研究及其在国内外领域的研究进展,阐述展望了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
摘要:不同栽培密度对晚稻产量及综合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都县晚稻最佳栽培密度以15.0万~16.5万穴/hm2为宜。  关键词 水稻;密度;产量;性状;影响  中图分类号 S511.3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1-0018-01  水稻是三都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03万hm2,三都县西、北面
随着癌症发病率的提高以及耐药性的增加,联合治疗成为必然趋势。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嘧啶类药物面临严重的毒副作用难题,而儿茶素类药物除抗癌效果外,还具有副作用小的优点。通过研究儿茶素-嘧啶类抗癌药物协同体系与蛋白质在不同温度和pH下的相互作用,可以确定药物与蛋白质的作用机制以及两种药物同时存在时的关系,为临床上联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本课题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运用一系列光谱方法结合等
学位
十八碳共轭四烯酸(PnA)具有非常优秀的生理活性,包括如抗癌、降糖、抑制动脉粥样硬化、降血压等,而且其活性比目前食品科学以及营养生物化学中研究最为广泛的活性脂肪酸,共轭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