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胆囊癌是目前全球发病率最高的胆道恶性肿瘤。目前,总体发生率仅为2.5/10万,但发病隐匿,恶性程度高,且预后极差。多数患者一旦确诊已到进展期,因此,其5年生存率仅为5%,平均生存期6个月。胆囊癌治疗方案目前尚无定论,长期使用单纯的放化疗为主的治疗方式并未取得理想治疗效果。唯一取得治愈效果的是在胆囊癌早期行根治性手术,不过胆囊癌患者早期诊断十分困难,仅有15%-47%的患者发现时可行外科根治性手术切除,因此,早发现、早诊断以及早治疗仍是针胆囊癌诊疗指南中最为强调的部分。NGAL基因即编码中性粒细胞相关载脂蛋白的基因,其属于脂质运载蛋白大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当前研究发现,NGAL可通过二疏键将其β折叠封闭端的游离巯基与MMP9结合,这种结合可促进pro-MMP9的活化,MMP9的内源性降解也随之减弱,同时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的失活作用受到抑制,从而上调MMP9的活性。同时,NGAL可与铁载体结合形成复合物,铁元素随之从细胞外转运到细胞内,细胞质中铁元素含量上升,Bim蛋白表达下降,同时上调β连环蛋白水平,增强Wnt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的发生。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NGAL不仅在胰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消化系统肿瘤异常表达,在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中也可异常表达。这些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与此同时,NGAL基因的作用机制具有组织特异性。因此,研究沉默NGAL基因对胆囊癌细胞增殖及转移的影响,可以为胆囊癌患者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本研究通过对人胆囊癌组织及细胞行免疫组化法检测NGAL基因表达情况,转染siRNA-NGAL进入胆囊癌GBC-SD细胞中,沉默NGAL基因,观察人胆囊癌细胞GBC-SD细胞中NGAL基因沉默后,其细胞的增殖、转移发生的影响。资料和方法通过搜集本院病理科2015年-2019年电子病历,选取经病理及临床确诊为胆囊癌的蜡块标本21例,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NGAL基因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与乳腺癌标本进行阳性对照。通过siRNA-NGAL转染人胆囊癌GBC-SD细胞行基因沉默后,通过PCR法比较沉默NGAL基因后NGAL mRNA的表达量与未沉默NGAL基因组的差异;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NGAL基因编码的蛋白在GBC-SD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使用CCK-8法对人胆囊癌GBC-SD细胞沉默NGAL基因后增殖行为的变化进行分析;行细胞划痕实验,检验沉默NGAL基因后人胆囊癌GBC-SD细胞迁移的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沉默NGAL基因对于人胆囊癌GBC-SD细胞凋亡速率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法检测该肿瘤细胞NGAL基因沉默后侵袭能力的影响;实验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方差齐性检验,LSD-t检验在两两之间比较时采用,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标准。结果(1)搜集本院病理标本库的21例病理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16例标本中NGAL基因呈阳性表达,阳性率76.19%(16/21),在胆囊癌癌旁组织中无表达或低表达,通过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显示人胆囊癌GBC-SD细胞中,NGAL基因呈阳性表达;(2)转染NGAL-siRNA进入人胆囊癌GBC-SD细胞,PCR结果表明NGAL-siRNA转染后NGAL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空白对照组和NC对照组NGAL mRNA表达量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免疫印迹结果显示NGAL-siRNA转染人胆囊癌GBC-SD细胞,转染组较空白对照组与NC组相比明显抑制人胆囊癌GBC-SD细胞中NGAL蛋白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CCK8结果显示NGAL-siRNA转染后GBC-SD细胞增殖活性明显下降,较空白对照组与NC组GBC-SD细胞增殖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细胞划痕实验显示NGAL-siRNA转染后该细胞横向迁移能力下降,较空白对照组与NC组细胞横向迁移能力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流式细胞仪显示NGAL基因沉默后人胆囊癌GBC-SD细胞凋亡促进,较空白对照组与NC组细胞凋亡量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Transwell小室法提示转染组人胆囊癌GBC-SD细胞的侵袭细胞数显著少于空白对照组和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GAL基因在人胆囊癌组织及GBC-SD细胞中均呈阳性表达,NGAL-siRNA能有效沉默GBC-SD细胞中NGAL基因,使胆囊癌细胞中NGAL基因转录的mRNA以及其翻译的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使NGAL基因沉默的GBC-SD细胞的生长、迁移、侵袭均受到显著限制,同时促进其凋亡。NGAL基因沉默有效限制人胆囊癌GBC-SD细胞增殖及转移,因此,NGAL可能作为胆囊癌基因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