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杂核铜(Ⅰ)、银(Ⅰ)—巯基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光物理性质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hh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巯基既具有良好的提供σ电子的能力,又具有成键方式和结构的多样性,使得金属巯基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金属巯基配合物在金属蛋白、医药、催化剂和光电材料等方面显示了其潜在的应用价值,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而具有d10 组态的过渡金属巯基配合物已经被发现有广泛的应用性,在结构化学、光催化、药物化学、生物化学等方面尤其重要。本论文主要合成了六杂核铜(Ⅰ)、银(Ⅰ)巯基配合物,并研究结构与光物理性质的关系。本论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为前言,简要介绍了含巯基类铜(Ⅰ)、银(Ⅰ)配合物的研究进展、多核铜(Ⅰ)与多核银(Ⅰ)配合物发光性质研究进展及本论文的立题依据及意义。 第二章介绍了以四个Cu(Ⅰ)和二个Ag(Ⅰ)为中心原子的六杂核巯基配合物[Cu4Ag2(dppm)4(SK)4](PF6)2(R=CdhCH3-4(1),C6H4C1-4(2),C10H7(3),C(O)C6H5(4))的合成,并使用NMR,IR及ESI-MS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且研究了它们的光物理性质。 第三章介绍了以四个Ag(Ⅰ)和二个Cu(Ⅰ)为中心原子的六杂核巯基配合物[Ag4Cu2(dppm)4(SR)4](BF4)2(R=C6H4CH3-4(5),C6H4Cl-4(6),C10H7(7),C(O)C6H5(8))的合成,并使用NMR,IR及ESI-MS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且研究了它们的光物理性质。 第四章介绍了铜(Ⅰ)巯基 [Cu(SCdhCH3-4)]n或银(Ⅰ)巯基[Ag(SC6H4CH3-4)]n与dppm的反应,对得到的产物进行了NMR与IR表征。[Ag(SC6H4CH3-4)]n与dppm反应产物[Ag3(dppm)3(SC6HCH3-4)2](OH)(10)的结构由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
其他文献
纳米材料由于比表面大,容易团聚,表面修饰最初主要是提高其分散性。由于科技的发展,纳米材料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材料结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单一组分到多组分、由单一功能向多功
核酸碱基是DNA大分子的结构单元。近几十年来,各种超快实时时间分辨实验技术和先进的理论计算方法被广泛用于核酸碱基紫外光稳定性研究,以揭示核酸激发态弛豫动力学和光损伤机
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率达到99.9%,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是人类基因变异的一种最常见形式。SNPs的高密度性和变异的稳定性,使其成为最新发展起来的第3代遗传标记,并在遗传育种、制
分别用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硬脂酸(St)、油酸、以及甘油对玉米淀粉进行改性处理,研究了改性剂对PP/高含量淀粉材料的力学性能、形态以及界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甘油与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媒介与传统媒体交织已经成现代人的信息传播网,设计者、创意者需要打破媒体之间的界限,媒介融合下的设计媒介转向正以势不可挡的力量充斥在我们的生活
多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以及性质研究一直以来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也是当今配位化学研究领域重要课题之一。由于金属离子与多齿配体之间配位模式的多样化,配合物定向合成、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