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齿醇氧配体桥联的多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磁性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we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以及性质研究一直以来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也是当今配位化学研究领域重要课题之一。由于金属离子与多齿配体之间配位模式的多样化,配合物定向合成、组装还存在着巨大的挑战。尽管如此,关于具有顺磁金属离子中心的多核簇合物的合成、表征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尤其在单分子磁体(SMM)奇特性质被发现以后,越来越多的研究朝着合成多核簇合物的方向推进。本文主要围绕多齿醇氧配体来开展多核金属簇合物的合成与磁性研究,设计合成了系列基于过渡金属(Mn,Cu,Co)的多核金属配合物,初步探讨了多齿醇氧配体与过渡金属离子间的配位模式,总结了簇合物的一些组装规律。同时,结合红外光谱、单晶结构分析等表征手段,对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磁性进行了研究。全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介绍了过渡金属簇合物的研究背景,提出了相关的科学问题。对不同桥联配体在结构、性质上起的作用作了简要综述,并适当介绍了本课题涉及的各类醇氧配体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描述N,N-四羟乙基乙二胺、N,N-四羟丙基乙二胺与过渡金属形成的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磁性研究。共设计合成了三个新的配合物,配合物1是一个具有Y形结构的四核镍配合物,由于其中间的平面四边形配位镍离子是抗磁性的,使得周围三个镍离子间无法产生有效的磁交换而表现为顺磁性。配合物2是一个十二核锰,有着与传统Mn12Ac不一样的新的簇核结构;配合物3是一个简单的单核锰(Ⅲ)配合物,其锰(Ⅲ)离子呈现出少见的姜-泰勒压缩的配位几何。 第三章描述基于三羟甲基类三角架配体与过渡金属形成簇合物的合成、结构与磁性研究。共合成了三个新的配合物,配合物4是一个六核锰(Ⅲ)簇合物结构,而配合物5是由零维六核锰(Ⅲ)簇合物单元通过钠离子与叠氮根桥拓展成二维簇基配位聚合物结构。配合物6是一个线形三核铜配合物。磁性研究表明其中的三个铜离子间存在明显的铁磁交换作用。 第四章描述分别基于配体bicine和叠氮根的钴配合物以及铜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配合物7是通过bieine配体桥联的一维链状钴配合物;配合物8是由叠氮根与铜离子形成的二核铜配合物阴离子和四正丁基胺阳离子组成的。 最后,对本论文工作进行了总结。
其他文献
纳米材料由于比表面大,容易团聚,表面修饰最初主要是提高其分散性。由于科技的发展,纳米材料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材料结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单一组分到多组分、由单一功能向多功
核酸碱基是DNA大分子的结构单元。近几十年来,各种超快实时时间分辨实验技术和先进的理论计算方法被广泛用于核酸碱基紫外光稳定性研究,以揭示核酸激发态弛豫动力学和光损伤机
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率达到99.9%,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是人类基因变异的一种最常见形式。SNPs的高密度性和变异的稳定性,使其成为最新发展起来的第3代遗传标记,并在遗传育种、制
分别用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硬脂酸(St)、油酸、以及甘油对玉米淀粉进行改性处理,研究了改性剂对PP/高含量淀粉材料的力学性能、形态以及界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甘油与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媒介与传统媒体交织已经成现代人的信息传播网,设计者、创意者需要打破媒体之间的界限,媒介融合下的设计媒介转向正以势不可挡的力量充斥在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