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低效用地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宁波市为例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pengt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镇地区土地资源消耗量不断攀升。与此同时,各级城市管理者多注重城镇用地的外延扩展,却忽视其内涵挖潜,导致城镇地区存在大量的旧村庄、旧城镇、旧厂矿等利用效率低下的土地利用类型。因此,城镇低效用地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在优化用地结构,协调城市布局,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宁波市城镇低效用地的斑点数据与面积数据,在多个尺度上运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空间自相关等空间分析方法计量研究宁波城镇低效用地的空间格局,并通过自然与人文两个方面探讨了宁波城镇低效用地形成与分布的影响因素。  (1)本文从总体情况以及旧城镇、旧村庄、旧厂矿三种类型上着手,研究宁波城镇低效用地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  ①宁波城镇低效用地整体分布广泛、局部相对集中,主要形成了余慈片区、中心城区、奉宁片区三大城镇低效用地分布热点区。  ②总体情况及三种类型都表现出了“西北—东南”走向分布趋势,且互相之间的方位差别并不显著,分布中心皆位于宁波地理几何中心偏西北部。宁波各地区城镇低效用地分布呈现一定的圈层结构,其中旧村庄、旧厂矿相对显著。慈溪、奉化境内城镇低效用地分布的圈层结构较为明显。  ③总体情况与旧厂矿在余姚中部存在一个高度集聚中心,并在市域中部南北向形成一条不连续的条形分布带,呈现出“一核一带“的分布格局;旧城镇在“余慈—中心城区—鄞奉”轴线上出现4个高度集聚中心,旧村庄则在江北南部、奉化东北部出现2个高度集聚中心,同时,两者皆于市域范围内散布众多次级集聚中心,呈现出“多核多点”的分布格局。  ④宁波城镇低效用地空间分布在镇域水平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类型间差异明显;总体情况、旧厂矿的高值型与低值型镇域单元产生明显的空间分离,分别聚集于市域“西北—东南”轴线两端;旧城镇仅在慈溪、奉化存在若干高值型镇域单元,旧村庄高值型单元则在奉化东北部形成“团簇”,两者低值型镇域单元分布较少。  (2)宁波城镇低效用地及空间格局形成的影响因素  ①宁波城镇低效用地及空间格局形成的影响因素主要涉及自然与人文两大方面,共9个因素。具体为地质气候、地形水文、能源矿产、制度政策、社会经济、市场机制、区位交通、技术变迁、历史沿革,其中自然因素中的地质气候、能源矿产因素不是主要影响因素,地形水文因素具有一定影响。人文因素中技术变迁、历史沿革对宁波城镇低效用地及空间格局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制度政策、社会经济、区位交通、市场机制具有显著影响。  ②针对城镇低效用地现象,论文从建立高效用地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两个方面给出了建议。
其他文献
对于一名优秀的教师来说,良好的教学能力在于能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进行相应的变动,而不是预见课堂教学的全部细节。毕竟课堂是动态变化的,是向未知方向前进的,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情况。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应对课堂教学中的“意外”,及时生成教学资源,化“意外”为不期而遇的精彩,打造动态课堂。  一、捕捉“错误”资源,演绎精彩  有人说,“错误”也有“美丽”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
植被退化和土壤侵蚀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西北部地区的沙漠化、水土流失和风沙问题也一直是困扰京津地区的严重问题,建设三北防护林的意义也正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