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地区植被覆盖度动态分析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px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被退化和土壤侵蚀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西北部地区的沙漠化、水土流失和风沙问题也一直是困扰京津地区的严重问题,建设三北防护林的意义也正在于此。植被覆盖度定义为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与单位面积之比,它是生态气候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植被覆盖地表面积状况的重要的量化指标,同时也是影响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的主要因子。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植被生长态势以及丰度的直接指示因子,与植被覆盖度之间关系紧密,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植被指数。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介绍监测植被覆盖度的基本方法、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关于植被指数与植被覆盖度之间的变换关系,建立像元二分模型并利用此模型提取张家口地区不同时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从而得到各期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情况,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和影响评价。本文在获取张家口地区2000年ETM数据、2006年和2009年TM数据的基础上对十年内覆盖度变化进行了遥感反演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从2000年到2009年近十年内,张家口地区的低等级植被覆盖地区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植被退化现象,占总面积的10%左右;而在东部和东南部地区高植被覆盖度地区,覆盖面积则增加了5%左右,并利用转移矩阵量化的说明了各等级覆盖度间的转化关系。随后利用研究区地形数据、土地利用类型信息,对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进行了多角度的综合影响评价和驱动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内张家口地区的土壤侵蚀度在逐渐减小,植被覆盖度在逐步增加,尤其是在临近北京的东南方向上增加显著,说明近几十年的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以及环北京风沙源工程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同时对其进行多种影响因素评价分析后,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地理地貌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是造成植被覆盖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其他文献
对于一名优秀的教师来说,良好的教学能力在于能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进行相应的变动,而不是预见课堂教学的全部细节。毕竟课堂是动态变化的,是向未知方向前进的,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情况。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应对课堂教学中的“意外”,及时生成教学资源,化“意外”为不期而遇的精彩,打造动态课堂。  一、捕捉“错误”资源,演绎精彩  有人说,“错误”也有“美丽”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