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tudy of Netspeak--based Language Vari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aom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特网是二十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它不仅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科技革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难以置信的影响,而且还带来了一场语言上的变革,产生了一种网络背景下特定的语言变异形式一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就是网络使用者在网络交流中使用的语言。它冲破了传统语言规则的约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从而使网民能够快捷、方便地互相交流信息。作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国内外语言学界对网络语言变异的研究大部分局限在它的收集和简单的解释等层面上,对于其生成机制、进化和传播等问题,还没有太多的研究者涉足。因此,本文在先前的研究基础上,尝试从模因论的视角来探析网络语言变异的产生、传播和发展。该分析是在网络收集的语料分析基础上进行的定性研究。   模因论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论。“模因”是文化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类比“基因”而产生的新概念。模因以模仿为基础,并像基因一样得到继承,像病毒那样到处传播。作为语言的信息单位,语言模因的复制、传播丰富了人类的语言。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变异形式,网络语言以网络为媒介,通过竞争得到复制和传播的机会。但并不是所有的网络语言模因都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通过选择机制的筛选,只有强势模因才能够得到最终的复制和传播。本项研究以Dawkins为代表的模因理论为框架,从网络语言模因的变异、特征以及影响其变异发展的因素等方面探讨了网络语言如何适应这些机制,从而为人们规范网络语言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本研究表明,网络语言是通过模仿而传播的,网络交际中的各种语言变异现象正是语言模因作用的结果。本文的主要发现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第一,网络语言是在传统语言的基础上,从语音、词汇、句法、语义和篇章五个层面发生变异,并传播发展的。第二,网络语言模因具有简洁性、时尚性、表达性以及权威性。正因为这些特性,网络语言才为人们所接受并广泛传播。第三,网络语言的变异发展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但网络语言变异也对社会发展不可避免地产生负面影响,因而要及时对网络语言进行多层面的有效规范。   作者认为,模因论为网络语言的分析提供了一个新途径。本文通过对网络语言以及模因论的结合,探索了语言变异的发展和传播,并丰富了社会语言现象研究的理论支持。同时,本研究的发现成果也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它引导人们正确看待网络语言的普及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规范网络语言的发展。本文是在收集的语料的分析基础上所作的尝试性研究,希望它对今后网络语言变异和模因论的研究能够有所帮助。
其他文献
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对人类行为有着巨大的影响。企业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企业的灵魂,直接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现代企业文化理念起
澳大利亚作家帕特里克·怀特是英语国家中最富盛名的作家之一。作为现代澳大利亚最杰出的作家,怀特是目前为止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怀特的小说《人树》包含着澳大利亚民俗生活和文化传说,在其中,他意欲将澳大利亚本土偏远的丛林生活融入到西方叙事的传统文化意识形态里。《纽约时报》的奥维尔·普雷斯科特对《人树》中关于人类生活普遍经验的描写大加赞扬。这部小说没有戏剧性的情节,全篇只是描写平淡、平凡
学位
在西方语言人类学和研究语言和文化关系的领域里,美国语言人类学家加利·帕尔默在其1996年出版的《文化语言学理论构建》中提出了文化语言学这一理论。帕尔默将认知语言学和语
《哈利·波特》是当代著名的英国作家J·K·罗琳的系列作品。近年来,它掀起了一种新的文化现象,这引起了全世界文学界学者与批评家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对于作品中死亡主题的
美国华裔文学中的“中国英语”研究——《华女阿五》、《喜福会》和《典型的美国佬》为例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生活的世界俨然成为马歇尔·麦克卢汉口中的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翻译研究正在经历一场文化转向,后殖民主义、女权主义、新历史主义等文学思潮纷纷被借鉴到翻译领域中,学者们开始用描述的方法把目光转向对已有文本的研究,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