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降低负重重心轨迹波动的外骨骼髋背机构设计与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ys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将仿人型机构与穿戴者下肢、背部贴合使用,既增强了穿戴者的负重能力,又保证人体穿戴体验具有一定的舒适性和灵活性。但人穿着外骨骼行走时,背负的载荷重心会跟随人体在矢状面内产生一个波浪形的上下运动轨迹,由此产生较大的峰值载荷,影响人体在大负重情况下的高速移动,同时也可能导致穿戴者的肌肉和骨骼遭受峰值载荷的冲击而受伤。造成此问题的原因是由于人体双腿交替屈伸使负重随着身体重心(BCOM)在矢状面的垂直方向频繁的上升和下降造成的,这种运动称为人体重心的垂直偏移。为减小这种偏移,本文在常规双驱动单元外骨骼的髋部和背部设计了一种基于连杆绳轮的髋背机构。根据人体重心在一个步态周期内垂直偏移的轨迹类似三角函数曲线的特点,引入具有往复运动特性的曲柄滑块机构作为新型髋背机构的核心部件。通过在曲柄滑块机构上增加四杆和定滑轮机构,合理配置曲柄滑块的布置方式和各杆件的长度关系,得到了一种减小背负载荷重心垂直偏移的髋背机构。人体在平直地面行走时,髋背机构由外骨骼的髋关节提供动力,通过连杆绳轮驱动负重做与人体重心垂直偏移相反的运动,从而达到减少重心垂直偏移的目的。基于工作原理并结合人体下肢生理尺寸,按照结构假设、受力分析、ANSYS校核和结构优化的步骤分别对髋背机构进行了详细结构设计和静力学分析。基于人体的步态特性对髋背机构减小垂直偏移的功能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将人体躯干和一侧下肢的大腿、小腿、足四个体段简化为四个串联的杆件,通过利用标准型D-H坐标系建立的人体下肢运动学模型推导出人体重心轨迹的正向运动学方程,获得了未装备髋背机构人体重心的垂直偏移值。利用机构设计理论推导出由下肢经过髋背机构驱动的负重重心的轨迹运动方程,得到了装备髋背机构时负重重心在矢状面Y轴方向上下波动值。装备髋背机构之后重心最大垂直偏移值由51.3mm减小至10.1mm,说明髋背机构对减小负重重心轨迹的波动有显著成效。将人体简化为一个七杆模型并选择牛顿欧拉法对步态周期中的右腿支撑相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利用比标准D-H坐标系统更简洁的改进型D-H坐标系统建立了七杆动力学模型,并结合牛顿欧拉法得出了下肢各个杆件的加速度等动力学参数的表达式。在动力学方面,新型髋背机构通过减小负重重心垂直偏移可以减少负重重心被双腿抬高时产生的势能和重心下降时所产生的动能。新型髋背机构给下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带来性能改善,能较显著减少髋关节在外骨骼在一个步态周期内所产生的力矩,从而降低外骨骼系统的能量消耗,延长外骨骼机器人的续航时间。
其他文献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航空运输业的发展,世界范围内“一市两场”、“一市多场”的城市越来越多,特别在欧洲地区、北美地区非常普遍,但我国缺少管理、运营“一市两场”的经验,目前上海是我国唯一在运营的“一市两场”城市,国内第二个“一市两场”的城市北京的大兴机场预计2019年9月开始运营。作为国内第三个“一市两场”的城市,成都天府新机场如何定位,采取何种战略双机场才能协同合作达到共赢等问题都是本论文关注的问题。
受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以及城乡发展差异的影响,物流空间无序蔓延以及物流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和不充分现象突出,由此产生了物流成本偏高以及物流效率低下等问题。在此背景下,物流空间格局识别以及空间优化配置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重庆市28722家物流企业,采用生态位宽度和物流企业密度探究总体视角下物流企业优势区位及时空演化模式,采用物流企业密度、近邻分析探究规模视角和类型视角下的物流企业空间格局;采用负二项回
GNSS变形监测以基准点为参考,解算各监测点与基准点之间的基线来获得监测点相对于基准点的坐标,监测点的坐标变化反映的是变形体的变形。实际上,基准点并不是稳定不变的,如果基准点发生变动,监测点的位移中包含有基准点的位移,不能准确反映变形体的变形。而目前基准稳定性监测采用后处理,监测结果在时间上滞后,并且数据处理复杂。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用长基线或域外基准来监测基准稳定性,即联测IGS站或更高等级CO
随着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技术不断发展,消费者理性化、多元化、个性化消费特征趋于明显,零售行业从传统零售逐步向新零售业态转型,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渠道模式不断发展。一方面,全渠道零售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线下零售模式在利润、客流等方面的痛点,反向促进了传统零售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顾客不受时间限制、空间约束的购物理念,以及对个性化、便捷化、多元化购物体验的追求,大大增加了全渠道零售运营层面,尤其是库存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对于交通运输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随着铁路运输生产力的高速发展,铁路行车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也对铁路行车的安全保障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机车安全运行的需求,实现对驾驶员行为进行实时提醒,减少现有监管系统的人力资源浪费,本文以铁路机车司机驾驶行为识别和分类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设计实现了一种可以随车部署的实时分析司机行为系
现代城市中,人行桥已然成为一种重要的步行设施。随着工程技术日趋成熟,人行桥朝着大跨径、轻型化的方向发展,其固有振动频率由此大幅下降,甚至降低到人的步行频率范围内。在行人数量较多的时候就可能引发人群—桥梁系统同步从而导致大幅侧向振动。人行桥的大幅侧向振动会降低行人步行的舒适感,更有甚者会引发骚乱,发生踩踏、落水等恶性事故。本文为重现人群—桥梁耦合振动的动力学过程设计并开展单自由度振动平台行走实验,分
湿地是介于陆地与水域生态系统间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近年来对湿地的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是湿地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以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恢复年限下的芦苇、藨草盐沼湿地为研究对象,以自然芦苇、藨草盐沼湿地为参考,分析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恢复年限下的盐沼湿地植物、土壤养分含量分布特征,探究内陆恢复盐沼湿地植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分布,研究盐沼湿地植物—土壤间生态化学计量
随着世界各国全球地理信息资源的建设速度加快,全球DEM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深入,DEM的精度评估对其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的全球DEM数据产品主要来自国产立体测绘卫星ZY-3影像数据,其精度验证主要采用基于地面控制点和基于第三方数据评估的方法,现有的方法在数据的可得性、效率及可靠性上存在明显的缺陷,为此本文提出了以ICESat/GLAS带状激光测高数据为参考,对ZY-3全球DEM进行精
在整个大气成分中水汽所占比例很小,但水汽是大气中随时间变化最剧烈的部分。天气变化主要是水汽时空剧烈变化所造成的,因此,获取大气水汽随时空变化的分布情况对于天气预报和预防灾害性天气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地基GPS反演水汽技术是探测大气水汽的一种新的方法,该方法弥补了传统探测大气水汽技术的诸多不足之处。本文利用香港卫星定位参考站网(Sat Ref)的17个CORS站点以及引入周边4个辅助IGS站(In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担任着集散大规模人流的重任,内部服务设施更是乘客直接接触的界面,重新设计浪费时间、金钱和资源。因此,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有着重大意义。在目前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过程中,很少考虑安检设施,而现实的情况是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部服务设施瓶颈已经从售检票设施转移至安检检票设施。此外,大多针对进站行人流线,优化参数侧重位置和数量之一。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研究安检设施和检票设施的联动,结合服务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