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治疗Graves眼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对象与方法1 39例Graves眼病患者,病程3个月—24个月,年龄16-63岁,随机分为两组,雷公藤多甙联合小剂量强的松组为治疗组,单纯大剂量强的松组为对照组,总疗程16周。2方法①治疗组予雷公藤多甙1mg/d/kg,强的松15mg/天,连续服用16周,其中强的松于第12周开始减量;②对照组予强的松60mg/d,连续4周,第5周开始逐渐减量,至第16周停药;③两组均予抗甲状腺合成药物,控制甲状腺功能在正常范围内。评价指标1疗效评价1.1临床表现根据Mouritis等推荐的Graves眼病活动度评分方法将各受试对象分为轻、中、重三级,并予以相应权重计分。治疗后以减分率判定疗效:减分率≥50%为显效,≥20%为有效,<20%为无效。1.2突眼度测定治疗后,突眼度降低2mm为显效,降低1mm为有效,无改变或增高为无效。1.3疗效判定治疗后综合临床表现及突眼度测定做出疗效判定。2安全性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糖、电解质、体重及上消化道症状等指标,做出安全性评估。3 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测定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4、CD8、CD4/CD8。结果1临床表现两组治疗后临床表现均有改善,其中治疗组有效率为27.78%,显效率为72.22%;对照组有效率为23.08%,显效率为76.92%。且两组间比较总有效率无差异(P>0.05)。2突眼度两组治疗前后突眼度测定,治疗组有效率达78.26%,对照组有效率达68.75%。且两组间比较治疗后总有效率无差异(P>0.05)。3综合疗效判定结果显示,治疗后临床活动性减分及突眼度测定具有一致性,且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无差异性(P>0.05)。4安全性评估治疗组有3人出现体重增加及多毛,2人出现返酸,上腹不适,副作用发生率为17.39%;对照组有11人出现体重增加、多毛、四肢肌肉萎缩,7人出现返酸、上腹疼痛,2人血糖升高,副作用发生率为81.25%,两组副作用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1)。5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两组治疗前后比较,CD4均减少,CD8均增多,CD4/CD8均降低(P<0.05)。两组间无论治疗前或治疗后,CD4、CD8、CD4/CD8均无差异(P均>0.05)。结论1雷公藤多甙合小剂量强的松治疗Graves眼病可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2雷公藤多甙合小剂量强的松与大剂量强的松冲击疗法治疗GO近期临床疗效相近;3两种方法治疗GO,雷公藤多甙合小剂量强的松组副作用小,安全性明显优于大剂量强的松组;4进一步证实GO的发生源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5 GO的发生可能与TS细胞数量减少、功能低减,无法有效抑制Th细胞有关;6雷公藤多甙和强的松治疗GO可能的作用机理都是免疫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