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的交通拥堵是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规模日益扩张而带来的问题。面对相当严重且日益恶化的交通拥堵问题,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先后出台了私车监管政策,旨在通过控制小汽车数量的增长来治理交通拥堵问题。公共政策影响着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政策的制定是否科学,政策执行的效果能否符合预定的政策目标,政策执行中有无出现衍生附加产品,是否需要对政策进行调整,这些都是对政策进行研究的价值所在。本文首先介绍了私车牌照额度监管政策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模型、研究思路;文章第二部分介绍了私车监管研究的理论视角,包括路径和维度,对私车监管政策中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对国内现行私车监管政策作了比较,从政策出台的背景、私车监管的主要类型,到私车监管模式的比较;第四部分通过对政策执行中的价值博弈以及政策合理性系统性地分析私车监管政策,深入分析现行私车监管政策的不足;第五部分着重对现行私车监管政策展开评估,通过分析政策产生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评价政策执行效果,研究政策效果弱化原因,寻找政策方案缺陷;第六部分在前述章节分析的基础上,对新加坡机动车配额制度、道路拥堵收费、共享汽车系统以及英国伦敦城市交通拥堵收费等政策展开研究,提出我国大城市私车管理应从限制拥有转变为限制使用,同时构建以公众参与为导向的城市交通治理政策体系。交通拥堵问题涉及城市规划、交通设施建设、交通运行管理以及公共交通、私人交通等多方面,问题产生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想要从根本上缓解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必须同时关注交通需求与供给,使两者之间达到一定的平衡。无论是拍卖、摇号还是竞价,都只是迎接汽车工业社会的一种过渡性手段,行政措施不具有可持续性,唯其通过市场调节,限制私车使用频率,增加其使用成本,同时加大力度优化公共交通,才可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