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后现代主义已经渗透、影响了文学、教育领域和大众文化,这为我们的文学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一个新的文化背景和教育背景,需要我们从新的角度去思考和研究我们的文学教育。本文按照从本体论到方法论的思路,从文学教育的内容、目标、方法和与生活的关系这几个方面来思考、研究高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文学教育需要依托文学经典来实现,本文首先分析了当下对文学经典的种种认识;接着指出了传统的文学经典教学目标存在着忽视文学性、泛政治化的问题,提出了对经典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即文学教育应该围绕人性展开、围绕人生展开,以人类的终极价值和文学的审美价值取向取代泛政治化、泛道德化的意识形态教育目标。针对教材中文学作品的选材问题,本文批评了文学教材中存在的“教化情结”,指出入选的文学作品应当承载人类普遍的审美价值和道德价值,满足人们对“真善美”的生活理想的诉求;并考虑到后现代大众文化的影响,注意古今平衡、雅俗和谐,把趣味性列为重要选材标准。在本文第四章,着重探讨了依据后现代教育理论,文学教学该如何实施。文学教学具有对话特点,对话既是文学教学的基本形式,甚至也是文学教育的目的。在对话教学中,必须遵从平等多元的原则,并且要容忍、尊重学生的阅读理解差异。教育必须指向学生的生活,回归学生的生活。本文最后一章指出文学教育与学生的生活观、价值观、审美观和文化观的密切关系,把培养健康的生活观、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涵育高雅的审美观、唤醒宽容的文化观作为文学教育的目的、责任和现实要求。总之,文学教育在后现代语境中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既要超越过去,又要正视现实,还有许多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