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在"数字地球"、"数字城市"、"数字林业"等概念的基础上,给出了数字保护区的定义.所谓数字保护区就是:第一,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保护区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和社区人文经济的可视化重现;第二,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保护区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和社区人文经济的数字信息进行管理;第三,利用计算机技术再现保护区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和社区人文经济发展的演替;第四,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人类活动和自然保护区发展的相互影响.分析了数字保护区的特征,指出了数字保护区具有可视性、演化性、互动性,是传统的保护区信息系统不具有的,这也是数字保护区不同于保护区数字化等概念的依据.给出了数字保护区的一般框架,可把数字保护区分解为五大部分:保护区信息可视化显示功能、保护区自身演化模拟功能、人与保护区发展的互动模拟功能、保护区信息管理功能和保护区日常工作管理功能.该文讨论了数字保护区的信息,即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信息、自然环境信息、周边社区的人文经济信息.同时列举并介绍了实现数字保护区各部分功能的关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用于数字保护区的可视化、演化和互动结果的三维动态表达:"3S"技术用于数字保护区的基础数据获取、转换、分析、存储和输出;数学建模与元胞自动机模型技术用于建立数字保护区的演化性和互动性的推理机制;数据挖掘技术用于揭示与提取保护区的隐含信息,用户可以通过数字保护区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和知识;宽带网络技术、海量数据存储与共享等技术保证了数字保护区的数据有效组织、系统间数据的交流与用户的远程共享、调用.为了直观地演示数字保护区的功能和其可视性、演化性和互动性三大特征,该文采集了昌宁澜沧江自然保护区的部分空间与属性数据,编制了能实现数字保护区部分功能的演示程序.该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如下:首先介绍了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保护区信息化管理的国内外现状,指出了数字保护区是自然保护区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和趋势;在此基础上,第二章着重论述了数字保护区的定义,分析了数字保护区的特征,讨论了数字保护区管理的信息,并给出了数字保护区的功能框架;第三章列举并介绍了实现数字保护区动能的部分关键技术;第四章论述了数据、信息是数字保护区的基础和灵魂,介绍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采集方法和流程,强调了制定数据标准的重要性,并定义了保护区的部分空间和属性数据;为了直观形象地理解数字保护区,第五章以昌宁澜沧江自然保护区为例,采集了部分动植物数据、群落数据、地形图和专题图数据,以VB+MapObject为开发工具,编制了能演示数字保护区部分功能的程序;最后对该文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数字保护区的前景.数字保护区是自然保护区信息化建设的新方向和趋势,随着保护区基础数据的积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保护区是可以实现的,其将在保护区的科学管理、决策及保护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