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作为“饲料之王”已为世人公认,同时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医药原料,保持玉米的高产和稳产尤为重要。登海661是由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育成的超高产玉米新品种,该品种是集中矮杆、中晚熟、大穗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本论文以登海661为试验材料,选取了胺鲜酯、吲哚丁酸、萘乙酸、乙烯利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超高产玉米的调控作用,并对胺鲜酯的最佳施用时期、使用剂量和调控机理进行了研究,以达到在增强植株抗倒伏作用的基础上,能够延缓衰老,促进氮代谢,延长叶片的光合期,有利于物质的转移,最终促进产量的提高。
1.采用田间小区试验,选取了胺鲜酯、吲哚丁酸、萘乙酸、乙烯利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单用及其配合使用,研究了其对超高产玉米的调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10mg·L-1。胺鲜酯7~8叶期喷施(有效成分4.5 g·hm-2)以及与10 mg·L-1吲哚丁酸和萘乙酸(质量比1:l,用量为4.5 g·hm-2,于4~5叶期叶面喷施)混用处理,均显著增加了茎秆粗度,起到一定的抗倒伏作用,并且显著提高了玉米植株的根系活力、穗位叶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增产作用显著,优于其它处理;吲哚丁酸和萘乙酸配合使用于4~5叶期叶面喷施,提高了植株大口期、吐丝期的根系活力,分别比对照增加16.5%和6.7%,在植株灌浆期和蜡熟期则低于对照:乙烯利处理降低了植株的株高和穗位高,增加了茎秆粗度,起到了抗倒伏作用,但籽粒产量低于对照处理。
2.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胺鲜酯(10mg·L-1)在超高产玉米新品种不同生育时期处理对植株的生理调控作用和产量影响,结果表明:胺鲜酯各时期处理,显著增加了茎秆粗度,提高了植株根系活力、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性,尤其在植株开花期至灌浆期,提高幅度最大;其中7~8叶期喷雾处理调控作用最佳,可减少雌穗秃尖长度、增加行粒数,对籽粒产量的增产幅度达13.0%,增产作用显著。
3.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拔节期叶面喷施10、20和40mg·L-1的胺鲜酯(DA-6)处理对玉米叶片光合羧化酶、保护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胺鲜酯处理后,花后玉米的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RuBP羧化酶和PEP羧化酶的活性均显著上升(P<0.05),且对光合速率、RuBP羧化酶和PEP羧化酶活性的影响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提高;与清水处理相比,胺鲜酯处理后吐丝期、灌浆期、乳熟期和蜡熟期内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GSTs活性、CAT活性、SOD活性、POD活性均明显增强(P<0.05),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其中CAT活性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其余生理指标各浓度间无显著性差异。胺鲜酯各处理分别比对照增产10.0%、8.9%、9.4%,增产效果显著,各浓度间差异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