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32-6和绥中36-1油田水驱后砂岩储层变化规律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allle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渤海海域秦皇岛32-6油田与绥中36-1油田均经历了长期的注水开发,层间矛盾显著。以两个油田的密闭取心井的实验资料为基础,结合钻井、测井、动态资料,开展水驱前后储层参数变化规律及机理研究,为油田综合调整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对秦皇岛32-6油田与绥中36-1油田水驱前后储层岩性、物性、孔隙结构、润湿性、电性以及渗流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随着水淹程度的增加,储层粒度中值增加、泥质含量减小,孔隙度增加、渗透率增加,孔喉平均半径增大、排驱压力减小,电阻率下降,驱油效率增加,相渗曲线向亲水方向偏移。并且按照不同流动单元半定量的比较各参数变化的差异性,将流动单元划分为3个等级,1类流动单元样品大多数参数的变化量最大,2类流动单元次之,3类流动单元最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水驱前后储层岩性、物性、电性以及渗流特征参数变化的控制因素和变化机理。砂岩微粒迁移、粘土矿物水化作用、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是造成岩性参数变化的主要因素。砂岩微粒迁移主要造成了粒度中值增大、储层非均质性增强;粘土矿物水化主要造成了泥质含量降低;物性好的沉积微相,受水驱改造作用强,成岩早期,压实作用弱,矿物颗粒以点接触为主,易受到注入水的搬运作用。岩性参数的变化也是引起孔隙结构参数、物性参数变化的主要原因。随着水驱开发的进行,孔隙平均半径增大,排驱压力减小,粘土矿物含量的降低,使渗透率上升。储层润湿性变化以及高含水阶段主力流动网络的形成是造成电性参数变化的主要因素。饱和度指数n值随着岩石亲水性的增加而减小。储层含水饱和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岩石中由大孔道组成的流动网络开始形成并保持稳定,电阻率增大系数的变化趋势变缓。储层孔隙结构和润湿性变化是造成储层渗流特征变化的主要因素。孔隙结构均值系数增大,驱油效率上升。随着水驱程度加大,储层亲水性增强,驱油效率上升,油相渗透率也上升。
其他文献
本文重点针对高邮凹陷刘五舍地区构造解释及储层反演预测精度的方法开展研究,总结其中的关键技术,总结地区主要反射层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构造发育模式及成长演化规律、探索适合有效的砂泥岩薄互层的高精度地震反演方法;同时通过高精度反演技术在刘五舍的实践应用,有效地提高了薄砂体储层表征精度,通过研究,取得以下4项主要成果:1、完成本区主要反射层在剖面上的反射特点分析、小断层识别方法研究、构造样式总结及主要断
现河采油厂稠油油藏以超稠油、特超稠油类型为主,温度敏感性较强,由于稠油井不同生产阶段含水率与温度变化较大,原油粘度变化也较大,从而影响了抽油机生产载荷,高粘度原油加大了抽油机负荷,增加了能耗。因此,分析影响稠油井筒举升问题,必须结合稠油的不同组分、不同含水率、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油水混合液粘度进行动态分析。本论文主要选取了现河地区不同区块、不同粘度区间的稠油井,开展不同温度、不同含水条件下的稠油乳化粘
农村扶贫开发是我国现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国家为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对贫困人口采取的具体措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效更是直接影响小康社会在人们心中地位的关键因素。我国在未制定中央层面的农村扶贫开发法律前,农村扶贫开发类地方性法规作为指导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制度,在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截止2019年底,全国共20个省级行政区域制定了农村扶贫开发类地方性法规。已制定的法规文本结构的合理性、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哈6区块在其地质特征上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开发矛盾逐渐暴露。油田两个递减居高不下,油田增产主要靠新井投入,导致油田稳产形势严峻,亟待采取可以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措施。本文在深化哈6区块地质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油藏生产的特点,通过开展油藏工程评价,研究可以实现油藏合理开发的技术对策,通过制定相应的挖潜、治理对策,减缓哈6区块产量递减,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本文首先通过分析哈6
玛湖凹陷三叠系地层岩性油藏是近年来新疆油田石油勘探主攻领域,但由于百口泉组储层物性差,含油气性差异较大,产量不稳定,储层敏感性特征急需深度剖析,有效储层形成机理有待明确。针对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玛北斜坡区和玛西斜坡区储层敏感性特征复杂的特点,展开储层控制因素与有效储层形成机理研究,从储层特征差异分析,结合前人储层沉积微相的研究成果,探寻影响储层敏感性特征的主控因素,为合理开采、产能设计等开发方案
华北油田西柳10断块目前已进入综合含水为88.5%的高含水期开发阶段,采出程度低、水驱动用程度较低,层间矛盾突出,并且120℃的高温低渗透油藏,是该断块目前存在的重点问题。进行常规提高采收率技术应用的难度较大,尽管近几年调驱技术已经进行了广泛而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但效果越来越差,主要存在长期稳定性差、成胶强度弱、封堵性能弱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原油的采出程度。本论文在全面调研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
沁水盆地南部高阶煤煤储层为特低渗储层,具有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开发实践表明,水平井开发技术是提高煤层气采气速度和开发效益的有效途径。研究区于2006年开始规模开发,但开发上表现为不同区块、不同井型水平井开发效果差异大、低产井比例高、治理难度大等难题。因此,切实有必要开展水平井开发特征研究,明确单井产量主控因素,指导研究区内水平井适应地质特点的优化设计和增产改造,从而实现高效开发,为水平井
数据采集系统的建立,可以实现数据报送中逻辑、总分、完备性、合法性等问题的校验,提高地方金融组织统计数据的审核效率和数据质量。
期刊
目前我国大部分油田已进入后期开发时期,主要采用注水开发模式以维持地层压力和提高采收率。河南油田已全面进入后期开发阶段,修井作业量也随之增大,同时产生了大量的修井污水。修井污水含有大量的石油类物质和难于降解的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等污染物,污染源分布较广、种类繁多、具有一次性排放多等特点,目前通常采用污水池自然晾晒的办法来处置修井污水。自然晾晒的修井污水如不加以处理,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水资源浪费
随着油田区勘探开发的进展,地质学家对地球物理资料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进一步精确描述油田产区的生产情况,需要更宽的地震资料的频带。地震资料中的低频信息可以确定油田的轮廓以及类型,而高频信息可以详细划分油组的细致分层以及准确的油水界面的边界,从而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和油田寿命。所以地震资料的宽频不仅要求高频丰富,还要求对低频的保护。论文首先对宽频地震资料进行了分析,从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出发,阐述了宽频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