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防污涂料的船用太阳能电池板表面应用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目前能源匮乏、环境日渐恶化的形势下,将太阳能运用于船舶领域已经成为了航运业必然的发展趋势之一。常规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由玻璃盖片、电池片等五个部分共同构成。显然,玻璃盖片是太阳能电池中实现光电转换的必经之路,故其表面状况会直接影响光电转换效率。而在船舶身处的海洋环境中,大气充满着各种腐蚀性物质,且含有大量的水蒸气、盐分等;海水则由于其自身较高的含盐量是天然的强电解质。在航行过程中船舶安装的太阳能电池可能会被海鸟的鸟粪等物遮挡。如果能使用防污涂料来减弱这些腐蚀与脏污,就能保证太阳能电池玻璃盖片的光学性能的长期稳定性,从而将光伏系统的工作效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因此,研究防污涂料对船用太阳能电池玻璃盖片光学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船用太阳能电池板玻璃盖片为研究对象,设计了有关防污涂料的系列试验。首先在陆地实验室环境下对具纳米二氧化钛和氟碳树脂防污涂层的船用太阳能电池板玻璃盖片的透射性能进行了验证并对比分析,探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备具防污涂层玻璃盖片的涂覆工艺,并测试在较大面积涂覆时两种防污涂料的可操作性。然后通过对比、分析同块太阳能电池板在涂装前后的开路电压和模拟海洋环境试验前后期开路电压,验证防污涂料的防腐蚀、抗老化等性能,从而进一步确定防污涂料应用的可行性。最后对防污涂料进行实船试验,观察其耐久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试验结果表明,在陆地环境下纳米二氧化钛和氟碳树脂防污涂层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均具有较好的透射性能,但在大面积玻璃盖片涂装过程中纳米二氧化钛防污涂料无法形成完整、均匀的覆盖,而氟碳树脂防污涂料在这方面表现优异。其后在模拟的海洋环境下,氟碳树脂防污涂料的存在对太阳能电池板电压并无明显的影响。在实船航行环境试验中,氟碳树脂及其他三种防污涂层表面出现了剥落,故这几种涂料在船舶太阳能电池玻璃盖片上的实际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为未来船舶太阳能电池板玻璃盖片表面防污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期在未来能够将防污涂料实际应用于船舶太阳能电池板玻璃盖片表面,解决该项问题。
其他文献
船舶设备的抗冲击性能是衡量船舶生命力重要指标。当船舶停泊于海港时遭受攻击的可能性较小,当船舶在作战状态即船舶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时遭受敌方攻击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船舶设
机器人腕力传感器是机器人完成接触性作业任务的保障,也是遥操作机器人完成远程作业任务的保障。遥操作机器人需要通过腕力传感器检测机械手与环境的接触力并反馈作用于机器
通过建立全舰分布式捷联姿态基准系统为舰船上各战位点提供所需的实时姿态角和角述度等信息的技术思路,既能大大提高全舰的战斗力,义能减少全舰需要安装的惯性测量装置的数量
三坐标测量机(CMM)是一种通用性强、自动化程度高、高精度、高效率的测量系统,在先进制造技术和科学研究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它将几何元素的测量转化为几何元素上点集坐标位置的测量,并通过数据处理软件按一定的算法和评定准则得到几何元素的尺寸、形状、相对位置及误差。三坐标测量机以精密机械为基础,综合应用了光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技术。它主要包括测量机机体、电气系统、测头和软件系统四大部分。...
全自动倒装贴片机是半导体生产工艺中完成芯片和基底对准、键合的高精度自动化设备,适合于特征尺寸小,键合精度要求高的IC、MEMS、MOEMS等的大规模生产。因此,本文针对倒装
结构振动及其辐射噪声之间的相关特性被一些学者所研究,在众多的科学及工程领域中,振动与辐射噪声也是人们所关心的话题。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应用实验和理论近似计算的方法,研究双层圆柱壳结构振动与辐射噪声之间的相关特性,用振动的量来表示噪声,已达到通过控制振动来控制噪声的目的。首先,研究双层圆柱壳结构振动及声辐射的理论,对其研究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以实验及实测数据为依据,确定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出发点。其次,应用
被动型氢原子钟体积、质量相对较小但具有很高的稳定度,被广泛应用于卫星定位、导航、空间探测及科学实验等领域。被动型氢原子钟的研制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科学工程,对基础理论、
本文采用试验的方法验证了可变燃烧室(VCC)活塞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对VCC活塞技术提出以来的三种VCC活塞技术方案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归纳;介绍了VCC活塞的静力学模拟试
结构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是现代化船用机械重要研究方向,随着各类机械载荷的不断提高,工作环境的不断变化,人们对振动与噪声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其振动和噪声问题也日趋严重,因
水下作业机械手是水下机器人的重要部分,具有作业能力的水下机器人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海洋高科技的发展水平。我国必须发展自己的水下机器人及其装备的水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