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章丘市农地流转中耕地非农化与非粮化问题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fei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农村和农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土地合理流转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近年来,农地流转中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日趋严重。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导致粮田、农田面积减少,影响我国粮食供给保障能力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该问题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论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农地流转、耕地非农化等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和成果的有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其次,利用章丘市统计局、农业局、国土局的统计数据以及实地访谈数据,从土地流转前后经营结构变化角度研究章丘市土地流转的总体情况及存在问题,特别是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现象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第三,从章丘市经济发达、地理优越的镇街农地流转覆盖面高、非农化与非粮化倾向明显,相对偏远、落后的南部山区和北部滩区乡镇农地流转覆盖面较小、非农化与非粮化倾向不明显,而中部平原、粮食主产区的镇街流转耕地非粮化倾向明显等土地流转情况选定了双山、刁镇;相公庄、绣惠;水寨、垛庄等三个层面的6个镇街的200户流转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然后,运用“推拉理论”就流转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行为的消极因素和积极因素分别对进行了定性阐释;在此基础上,建立二元Logistic逻辑回归模型对流转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定量分析。本研究结论包括:现阶段农户在转入耕地上进行“非农化”、“非粮化”使用倾向明显;流转耕地非农化与非粮化问题是农业种植、粮食种植的不利因素的推力,以及非农业种植、非粮食种植的积极因素的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农户个人因素、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对流转土地“非农化”与“非粮化”行为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要有效控制农地流转过程中耕地过度非农化与非粮化现象,需要构建农户、政府、社会等多方协调的长效机制。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活检术诊断颅内生殖细胞肿瘤(intracranial germ cell tumors,IGCT)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经病理诊断为IGCT病例资料,病人均行框架立体定向活检.结果
旅游开发管理是政府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松阳县乡村旅游业发展迅速,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但是由于政府对旅游业认识不足、管理体制不顺、协调力度不强等原因,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