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政策制定是公共权威部门为了解决公共政策问题研究、提出和确定实施方案的过程。它是政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设计和决策的过程,其本质就是寻找最佳的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一般办法和具体措施。中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是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世纪初被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是为了解决农村中存在的医疗卫生问题而制定的医疗政策。被列入议事议程以来,新农合政策的制定遵守政策制定的规律,是中国政策制定的典范。本文尝试用多源流理论对这一政策制定过程加以研究。本文研究发现,在中国的新农合政策制定过程中,问题源流是指反应“看病难”“看病贵”等的相关指标数、焦点事件“SARS”的发生以及主要信息的反馈,政治源流是指中国共产党“服务型政府”的执政理念、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积极作用以及群众对医改的迫切心情等,政策源流是指有关新农合的大量政策方案,在新农合政策制定过程中,政策之窗的打开是由于“非典”的发生。通过这一分析过程,我们也发现,在中国的新农合政策制定过程中,还存在这新的特点,比如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人大代表的作用、网络问政迅速发展、政策制定的主体更加多元化等,由此也分析得出了优化中国政策制定过程的措施:扩大公民参与、拓宽问题来源、完善表达机制、公开相关信息等。以下先就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做一交待,再就相关文献、论文的结构安排和研究方法做出说明,最后指出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