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的高度风险性是当代社会理论的重要议题。风险社会理论将风险问题置于社会变迁的宏观考察中,关注风险的整体转型,成为当代风险问题研究的主导范式。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得风险超越地域、民族和国家的限制在世界各地蔓延,甚至导致全球性的灾难。风险社会的到来揭示了现代性内在的悖论性运动导致对自身的抗拒和自反。风险从本质来说就是一个现代性问题。风险社会的提出促进了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从而重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从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转变,由此进入了急遽而深刻的社会转型期。这种社会转型是以“压缩饼干”的历史浓缩形式进行的,导致了历时态的社会风险共时态存在,并且相互交织产生复合性,转型风险也已随之产生。 在这个关键时期,只有全面把握中国社会风险的特征和性质,把握和谐社会建设规律,才能跨越风险社会,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是要建设责任性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增强政府抵御风险的能力;二是要提高公众应对风险的能力,发挥社会组织在应对风险时的优势,建立多元复合的治理机制;三是要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不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建立社会利益均衡机制;四是突破单一国家治理限度,加强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合作,建立并完善全球治理合作机制;五是要加强风险社会管理研究,对社会风险有清醒认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六是要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