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属于基督教新教中比较特殊的一支群体,即中国大陆的家庭教会。由于通常并不在公开教堂中进行其宗教活动和宗教实践,而是在私人空间领域开展聚会活动,家庭教会因此得名。此外,由于家庭教会通常处于政府三自委员会、宗教事务局、宗教政策的管辖之外,其活动通常处于一种非公开状态,具有一定的不可接近性。因此家庭教会的发展规模、群体形态、信徒认同和基督文化的本土化取用都成了研究上的难点。本文通过选定上海ZS家庭教会进行了长期的田野调查,试图提出和解决几个关乎家庭教会的问题:1.什么是家庭教会,它属于基督教的哪一个分支?2.家庭教会信徒群体的认同是如何形成的,其认同特点又是什么?3.家庭教会群体在皈依基督信仰的过程中,是如何取用基督教文化,其本土化进程特点又是什么?本文第一章绪论部分,回顾了新教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以及新教群体与宗教政策之间的互动,将其与政府三自教会领导的教堂内的宗教活动进行对比,呈现了家庭教会的特殊性,描述了特有宗教环境如何制造了家庭教会这个概念。第二章是从文献方面着手,阅读和梳理了不同层次、不同时期的基督教的研究,主要通过基督教认同、基督文化本土化和家庭教会研究三个切入点进行归类。第三章开始介绍ZS家庭教会田野点,从一些结构性的观察开始入手,将该群体宗教聚会活动的过程、仪式、人员关系进行了一定的梳理。其中对该群体在宗教实践过程中采用的歌曲、宗教典籍朗读、经文讨论和祈祷方式进行了深入描写和剖析,试图通过具体的访谈对话来呈现宗教信仰对不同信仰者的世界观和世俗生活的影响。第四、第五章选取认同和本土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具体案例,例如特殊的洗礼方式、圣餐仪式、葬礼仪式等勾画表达了信徒们的认同的特点,以及群体采纳基督文化的本土化方案。通过对认同和本土化的探讨不仅解决了提出的问题,也反馈补充了对教会形态的描述,认同在ZS教会中是该宗教群体形成的起点,也就是文中讨论到的教徒身份“新造的人”,正是由于这层基础认同,ZS的宗教群体形态、宗教活动才得以存在。选取“本土化”命题探讨的原因在于,家庭教会的形成是基督教新教全球化过程中,在中国大陆形成的特殊本土案例。此外,本文选定研究群体的部分成员具有海外受洗经历,在他们身上上演着一种外来和本土文化的相互冲突。在ZS案例中信徒认同和基督文化本土化又是相互关联、同时进行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