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迁移在中国学生汉英翻译过程中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ifengxing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Ellis(1999)指出,语言迁移研究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所关注的重要课题。大量的语言迁移研究加深了我们对迁移现象的认识,但是围绕迁移研究至今依然存在很多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问题。Odlin(2001)明确指出,虽然关于语言迁移的研究众多,但研究结论却不尽相同,甚至互相矛盾,而且至今没有一个全面的语言迁移理论。不可否认,作为一个需要解释的重要语言现象,语言迁移是大多数二语习得理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语言迁移研究还将继续扩大其研究领域,加深其研究深度。在中国,关于语言迁移的研究不乏其数,比如,姜孟(2009)《语义迁移机制的心理认知研究》及俞理明(2011)《语言迁移研究新视角》等。但是,从翻译视角研究语言迁移还是有限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英语专业的学生或者是英语水平处于中高等的学生。本研究的对象为英语水平较低艺术类大学生,作者试图从语言和认知的角度,并借鉴对比分析、错误分析和中介语理论对语言学习者语言的分析思路,对学生在英汉翻译过程中的母语迁移现象进行深入探究。研究方法采用的是文本分析、有声思维分析和问卷。研究问题是:1)母语迁移在学生汉英翻译中是如何体现的?2)母语迁移如何影响学生汉英翻译思维过程的?初步研究表明:1)从汉英翻译来看,母语迁移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词义的选择、词汇搭配以及句法等语言层面上;母语迁移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学生在汉英翻译中对汉语的依赖性很大。2)从有声思维来看,母语起着积极的作用:学生在翻译中借助母语进行转换思考、内容的生成、形式的搜索、内容的确定和过程的控制。研究结果也表明,除了母语的影响之外,学生英语词汇量太少、语法知识缺乏、加上跨文化意识淡薄,也是造成在选择词语、语义和句子结构等方面诸多错误的原因。研究给予教学的启示是:虽然艺术系学生英语基础较差,但从翻译文本和有声思维可以看出,他们在词汇缺乏时能采取一些灵活的应对措施,显现出独特的学习策略。在此,教师的积极引导和适当鼓励是必要的。
其他文献
我国扶贫工作从1986年提出到目前为止,扶贫瞄准的精度范围不断精准,呈现由县级-村级-户(个人)瞄准,整体呈现下沉态势。从理论的角度,认为瞄准的精度可以提高扶贫的效果、资源
提出一种可识别接触状态的隔离开关分合位置判别方法,通过对隔离开关触头压紧弹簧压力和触头温度的综合判别来实现,根据压力的突变量大小来判别隔离开关处于分位还是合位,当
利用赤芝发酵西洋参须根,对产物-菌质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菌质人参皂苷含量为7.6%,高于发酵基质,灵芝三萜酸含量为0.02%,低于赤芝子实体;单体人参皂苷Rb1、Rc、Rb2、Rb
<正> 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篇中曾谈及“登高能赋”之说对形成赋体的作用;而《韩诗外传》中也有“登高必赋”之说。有些学者根据《韩诗外传》中的记载叙述赋体形成,而论证
会议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
<正>国办发[2015]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应网络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
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成为知识生产的主要载体,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大学作为一种特殊组织,主要致力于高级人才的培养与各种科学技术知识的生产;同时也是思想
报道了同株厚朴不同药用部位及产地加工各工序的样品中厚朴酚(Magnolol)及和厚朴酚(Honokiol)的含量分布与变化情况。会测结果说明,同株厚朴中地下部分或接近地下部分的树皮
以福州市A级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Arcgis与Dethmap平台对其分布特征与可达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福州市A级景区的分布呈聚类形态,在各区域的数量较为平均,整体上呈现市区
大学校训是一所大学精神底蕴的核心凝练,也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准则,承载着大学的办学特色、治校理念、传统积淀、内在品格等,被誉为大学的“名片”与灵魂。从本质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