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绿化,而城市绿化水平被视为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反映在城市绿化的数量和空间布局两个方面。相比传统的二维绿化指标,三维绿量能确切地反映城市绿地构成的合理性及生态效益水平。武汉市东西向山体廊道作为武汉市绿地的脊梁,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从三维绿量的角度研究武汉市东西向山体廊道区域的绿地布局,对更好地发挥山体廊道的生态效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叶面积指数反演的城市绿量格局研究”(批准号:30972413)的支持下,以叶面积指数为出发点,将不同类型的群落结构作为基本研究单位,对武汉市园林绿地绿量进行实测,将实测数据与遥感影像上提取的植被指数建立相关方程,从中选出相关性最高的模型进行叶面积指数反演,生成叶面积指数分布图,再在此图的基础上分析评价研究区内山体、廊道区域的绿量特征,最后基于分析结果提出廊道区域的绿量布局优化策略。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群落结构的LAI值聚类分析结果为:多层、三自然乔灌草、双自然乔草归并为近自然群落结构;三人工乔草、双人工乔草、双乔灌、双灌草、单乔、单灌可以归并为人工群落结构;草地群落结构为一类;(2)样点群落总体反演拟合度优于分类反演,样点实测LAI与RVI的相关性优于NDVI和MSAVI,总体上最优拟合方程为S形曲线方程y=e2.8347-2.0832/x(R2=0.729,精度检验R=0.809);(3)山体绿量特征值分析比较结果:LAI最大值,珞珈山最高,磨山次之,风梦山最低;LAI均值,毕家山最高,太渔山次之,蛇山最低,龟山仅高于蛇山,LAI总和,马鞍山最高,磨山次之,张家山最低;(4)不同用地情况山体的绿量特征值分析比较结果:公园类<校园类<风景区类(LAI最小值、均值);(5)廊道区域绿量特征分析结果:硬质斑块PLAND、LPI、COHESION均最高;水体斑块PD、AI最高,NPD、PD、LSI、PAFRAC最低;相比中、低绿量斑块,高绿量斑块的PLAND、Area MN、LPI、AI、COHESION高PD、LS、PAFRAC低;中绿量斑块的各项格局指数均居中;低绿量斑块的PD、LS、PAFRAC局,PLAND、AreaMN、LPI、AI、COHESION低;(6)在研究区绿量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廊道区域绿量优化布局策略,加强山体绿量保护和修复提升,提高道路、滨水绿道绿量等级和连续性,增加绿地区域绿地斑块数量和规模,提升公园、单位附属绿地绿量等级和斑块间连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