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坛上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之一,他的长篇小说创作集中体现了他的乡土叙事策略和乡土叙事情怀,并表达了他对当下乡土社会现实生活的自我审视和文化反思。本论文以叙事学和统计文艺学两个层面作为切入点,立足于文本细读,将贾平凹1984年到2018年12月期间创作的16部长篇小说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分析其长篇小说叙事的演变。贾平凹长篇小说的叙事,基于“五四”时期以来所形成的以揭示乡土文明兴衰为主旨的乡土小说叙事之上,带有浓厚的地方性和个人化色彩,并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叙事特点。论文既深入研究贾平凹各个创作阶段的具体情况,又力图找到其长篇小说叙事发展的内在线索,重点探讨了贾平凹长篇小说叙事演变的表现,发现这种叙事演变既继承着以往乡土小说作家创作的传统特征,又对乡土文学的叙事内涵进行了开拓和创新,带有贾平凹个人对乡土文学鲜明的文化反思。而这种叙事演变不仅对于贾平凹本身而言是其创作历程中的一种进步,也对发掘其文本背后蕴藏的因乡土传统文化的衰落从而试图寻觅乡土传统文化精神的出路等文化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阐释作用。论文共四章。第一章主要分析了贾平凹长篇小说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和贾平凹对传统乡土叙事的继承与创新之处。第二章对贾平凹长篇小说中蕴含的二元对立关系下的叙事逻辑及其主题的演变予以分析,主要从城乡对立、传统与现代对立、暴力与诗意对立三个方面展开,把握贾平凹对于农村、城市变迁的文化思考。第三章从叙事结构和叙述人称两个维度出发,发现贾平凹的小说不拘泥于单一的叙事结构、叙述人称,展示了美好的乡村人性和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社会画卷。第四章先是对贾平凹长篇小说叙事风格的变化作出了分析,然后从统计文艺学角度对其创作前后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三部长篇小说的词汇密度、词类等进行了定量分析,从而给贾平凹长篇小说叙事风格的变化提供了实证性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贾平凹长篇小说叙事风格变化的成因。结语对论文的工作进行了总结,说明了自身研究的不足,指出贾平凹长篇小说叙事演变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仍具有可深入研究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