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是一个国家金融和经济的核心,其变动不可避免的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金融市场上,利率的变动将对市场的安全和稳定产生深远影响。自1996年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放开,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正式开始。到201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放开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上限的管制,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完成。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主体,其经营发展和盈利状况必定会受到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在利率管制时期,我国商业银行形成以资产规模扩张为主的数量型经营发展方式,存贷款立行模式根深蒂固,稳定的利差让商业银行获得了巨额稳定的利润。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完成,存贷利差的缩小,以及互联网金融、P2P网贷等各种非银行社会融资机构的发展,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蚕食。因此,研究商业银行如何在新的金融环境中增强自身盈利能力,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极具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搜集国内外有关文献,阐述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历史沿革,并将利率市场化及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理论作为论述基础展开叙述。其次按照其资产规模、网点数量等将我国16家上市银行分类为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选取了2012年至2018年间7年的的财务数据作为样本,对我国所有16家上市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盈利能力现状及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选取资产收益率ROA为被解释变量,选取净利差(NIS),不良贷款率(NPL),非利息收入占比(UN),成本收入比(CBB)以及存贷比(LDR)作为解释变量,研究这些变量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有针对性地对国有控股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提出建议,希冀不同类别的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能结合自身特性进一步优化经营管理,提高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