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盲蝽是一种危害棉花、水果、蔬菜等农作物的非常重要的杂食性农业害虫,同时绿盲蝽又能够捕食一些小型昆虫或虫卵。然而,对于绿盲蝽取食习性的研究还不够全面,本论文对不同取食条件下绿盲蝽若虫的生长发育和成虫的繁殖寿命进行比较,观察了添加动物性食物对绿盲蝽连续三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影响,比较了不同虫口密度对绿盲蝽生长发育的影响,最后测定了不同取食条件下绿盲蝽相关消化酶的活性、海藻糖含量以及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取食条件下若虫生长发育和成虫繁殖寿命的比较中,我们发现同时取食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有利于绿盲蝽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寿命,棉花叶片不利于绿盲蝽的生长发育。绿盲蝽的食性以植食性为主,辅以肉食性。(2)添加动物性食物对绿盲蝽连续三代的观察中,我们发现在连续三代的单头饲养过程中,添加或不添加动物性食物,绿盲蝽成虫的繁殖能力都有所下降,但是在食物中添加动物性食物,能够缩小这种繁殖能力下降的幅度。(3)通过不同虫口密度下玉米饲养绿盲蝽若虫的实验观察,我们发现过高的密度不利于绿盲蝽若虫的生长发育,饲养密度以50~100头/盒为宜。(4)在不同取食条件下绿盲蝽相关消化酶活性的测定中,我们发现不同的取食会影响绿盲蝽体内相关消化酶活性发生不一样的变化。如取食动物性食物偏多,则绿盲蝽体内脂肪酶活性相对较高,若取食植物性食物偏多,则绿盲蝽体内淀粉酶活性相对较高,并且酶活性的高低和绿盲蝽成虫体内海藻糖的含量高低均与绿盲蝽的生长发育状态有关,健康的绿盲蝽个体酶活性和海藻糖含量相对较高,而生长发育不良的个体酶活性较低,海藻糖含量也相对较低。不同取食条件下,绿盲蝽成虫体内的海藻糖酶活性则没有明显的变化。(5)在不同取食条件下绿盲蝽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的测定中,我们发现在不同取食条件下,绿盲蝽体内相关基因表达情况有所变化。仅取食棉铃虫卵时,海藻糖酶基因Tre-1和Tre-2表达量都相对较低,取食棉花叶片时丝氨酸蛋白酶基因SP3表达量较高,不同取食条件下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PG5-1的表达量较为稳定,在取食条件不利于绿盲蝽生长发育时,绿盲蝽体内热激蛋白基因Hsp90表达量有明显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