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岸外沙洲围填规模适宜性研究——以条子泥、高泥、东沙为例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o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围填海成为沿海地区缓解土地供求矛盾、扩大社会生存和发展空间的有效手段。围填海一定程度解决了沿海地区土地供求矛盾、扩大了社会生存和发展空间,但也带来了滨海湿地面积减少、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特殊生境被毁、海湾自净能力减弱、港口航道淤积、沙滩退化、海岸侵蚀、沿海景观受损、海洋渔业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   论文以江苏围填海的热点区域辐射沙脊海域的岸外沙洲为研究区域,在已有连陆滩涂围填规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潮流数学模型研究条子泥、高泥和东沙不同围填方案的潮流变化,重点关注对研究区“水道-沙洲”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方案比选,确定适宜的岸外沙洲围填规模。   论文首先建立了满足研究要求的二维潮流数学模型。根据岸外沙洲地形特点,提出条子泥理论基面+2m(方案1),条子泥理论基面+2m、高泥理论基面+2m(方案2),条子泥理论基面+2m、高泥理论基面+2m、东沙理论基面+2m(方案3),条子泥理论基面、高泥理论基面、东沙理论基面(方案4)四组不同规模的围填方案,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各围填方案进行工程前后的流场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围填海对辐射沙脊海域动力泥沙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围填减少了归槽水量,造成水道内一定范围内潮流动力的减弱,引起相邻水道之间流量比的变化。不同方案的对比分析表明,在保持岸外沙洲海域“水道-沙洲”系统稳定的前提下,条子泥理论基面+2m、高泥理论基面+2m、东沙理论基面+2m围填方案(方案3)的围垦规模适宜。   论文提出的辐射沙脊岸外沙洲适宜围填规模可为江苏省滩涂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考,沙洲围填海规模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可为其余沙洲适宜围填规模的研究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目前,福建省观光工厂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开发潜力巨大,同时也引起学术界、旅游业、政府部门和相关工业企业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观光工厂刚刚起步,各方对观光工厂的发展路径
全新世环境变迁与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探讨全新世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对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及其发
摘 要:艺术起始的源头,是与叙事相关的。在中国当下的文化语境和社会现实的互文关系中,绘画整体叙事已经脱离了以前的模式和语境,叙事呈现多元化。我们不能简单地以传统的艺术和人文标准去要求绘画的叙事性,而应该从新的文化背景出发去重新去考量它、理解它、阐释它在当下的意义,在这种新的文化语境下,多元化组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的面貌。  关键词:当代绘画;叙事性;转变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郊区化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是产业、人口、商业等从城市中心置换到郊区,即城市由高密度集中向低密度扩张转变的阶段,居住郊区化是郊区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部分,是城市居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遥感技术作为获取空间信息最为快速的手段之一取得了迅猛发展,在测绘、军事侦察、国土资源管理等众多领域得到应用。遥感影像作为遥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各种社会活动日益增多,基于地理信息的信息化服务的建设任务也日趋加重。传统的4D数据虽然包含了地物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
2013年7月,浙江卫视自主研发,推出了全国首档原创真人秀节目模式——《我不是明星》。节目开播第一期,就位列全国省级卫视同时段收视排名第一,并引起了社会的舆论关注和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