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以来,由于得益于我国金融制度的庇护,我国商业银行主要依赖存贷款业务产生的利息收入,从而也就形成了以利差主导的盈利模式。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发展、金融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以及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些变化当中特别是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资本充足率监管力度的加强、金融脱媒现象的加剧给传统模式带来了极大地冲击。面对这些冲击,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通过业务创新、资源调整或者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使业务向多方向发展,以期通过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来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那么,银行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是否有利于经营绩效的提升,是否有利于经营风险的降低,怎样制定业务发展战略以促进绩效的提升、风险的降低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回答以上问题,本文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首先对我国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接下来介绍多元化经营的相关理论,并以此为基础,从理论上分析了多元化经营对商业银行绩效和风险的影响;在实证部分,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用赫芬达尔指数作为衡量银行多元化经营的指标,对不同类型的银行分别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元化经营可以增加中小型股份制银行的绩效,但是降低了大型股份制银行的经营绩效,多元化经营对于风险没有显著的影响,无论是对大型还是对中小型银行。最后根据现状分析、理论研究、实证检验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