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的同种器官移植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但由于器官供需失衡,使得为人类造福的同种器官移植技术出现了瓶颈,为了解决这个棘手的大难题,异种器官移植再一次备受关注。然而,异种器官移植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科学努力,它也将诸多前所未有的伦理问题推到风口浪尖。巨大的力量意味着巨大的责任,异种器官移植要获得良性发展,就需要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建构和拓展,引领我们在实践中面对其伦理问题有一个正确地应对方式,对其伦理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种背景下,异种器官移植技术的健康发展需要生命伦理学的引导,以帮助其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过程中合理合法。本文第一章交待了选题背景和意义、系统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异种器官移植的伦理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等。紧接着在第二章,以异种器官移植中存在的重大伦理问题为导向,采用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呈现了其目前主要伦理问题的争论,并强调这些伦理问题迄今为止,尚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需要我们进行及时的哲学思辨,以图为后面的理论建构提供问题与实证材料。在第三章援引异种器官移植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尝试着对第二章的伦理问题建立一个解释框架,并就这些议题作一些尝试性的探索与回答。第四章本人借助实质伦理和程序伦理这两个视角,来确定解释框架的两个基本范畴,基于上述范畴的划分及其相关概念的梳理,以此来组织相关的概念分析工具,以阐明本解释框架的逻辑,将理论建构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来展开讨论,表明笔者的一些主要观点。第五章对异种器官移植伦理进行了总结与对未来的展望,并指出异种器官移植技术的伦理问题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包括:(1)异种器官移植是伦理上允许做的范围,但应该有条件限制;(2)异种器官移植的研究应该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给予一个相对比较合适的经费资源分配;(3)鉴于异种器官移植的现实应用价值及对人生命权的延续特征,异种器官移植的程序伦理研究需要遵从一定的逻辑顺序,并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况进行相应安排;(4)接受异种器官移植后的患者不能就被看成是人与动物的杂合体,但科学工作者还是应该给予密切的关注,尤其是其长远影响,它的开展应该充分考虑人自身系统的承受能力,伦理学界应该为技术干预确立一个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