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90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早产儿临床资料的回顾性研究,分析早产儿NEC临床特点及严重程度对其短期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一新生儿内科病房被诊断为NEC的早产儿90例临床资料,按修订Bell-NEC分期标准分为3组,A组为Ⅰ期NEC,共23例,B组为Ⅱ期NEC,共40例,C组为Ⅲ期NEC,共27例,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短期结局。 结果: 腹胀(84.4%)、肠鸣音减弱(72.8%)、血便(45.6%)及呼吸暂停(41.4%)是NEC主要临床表现。Ⅰ期治愈率为95.7%(22/23),无手术及病死病例,肠狭窄发生率4.7%(1/23);Ⅱ期治愈率为55.0%(22/40),手术率35.0%(14/40),病死率5.0%(2/40),肠狭窄发生率27.5%(11/40);Ⅲ期治愈率为37.0%(10/27),手术率96.3%,病死率40.7%(11/27),肠狭窄发生率11.1%(3/27),肠功能障碍发生率3.7%(1/27),肠切除肠造瘘术患儿的短期结局,因肠管切除长度、肠道吸收功能及个体差异而异。各期患儿的临床治愈率、手术率、死亡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20或≥100mg/l,PCT<2或≥20ng/ml及PLT三组中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Ⅰ期NEC临床特征不典型,但血便和腹胀仍为其主要表现;CRP、PLT、PCT是评估早产儿NEC病情轻重的重要指标;Ⅱ期NEC主要通过保守治疗,肠狭窄发生率高;Ⅲ期NEC主要通过手术治疗且病死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