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汽车制造业历经60余年风雨兼程,目前已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之一,被美誉为“产业中的产业”,占据着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纵观历史,中国汽车制造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程,改变了中国汽车产业为“零”的局面,成为了中国制造业的“火车头”。加入WTO以来,中国汽车制造业与世界接轨的步伐加快,给中国汽车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环境。中国汽车制造业无论在企业生产规模、产品品种和技术水平、汽车产销量、市场集中度等方方面面都有了长足进步,产业的区域分布随之也有了新的变化。由此,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一直是研究讨论的热点问题。目前,学术界对中国汽车制造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产业竞争力提升对策、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关于促进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然而在新形势下汽车制造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从区域分布的角度来看,关于中国汽车制造业及细分行业的区域分布演变的系统分析和理论体系尚不成熟。虽然有些学者的研究涉及到了这方面的问题,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仍有待挖掘,需要与中国汽车制造业区域分布的客观现实相匹配。为此,本论文从区域经济学角度出发,认真回顾了中国汽车制造业区域分布演变历程,客观分析了区域分布现状,同时以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深入探讨了汽车制造业区域分布的影响因素,将会某种程度上弥补汽车制造业区域分布研究的空白,为后人继续研究其他产业区域分布研究提供借鉴。此外,研究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区域分布现状、区际转移趋势及未来新一轮格局的形成都关系到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把握汽车制造业的区域分布的变化方向,进行合理布局,对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和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整体竞争力都是十分必要的。本论文将对产业分布的基本理论与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对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研究了中国汽车制造业区域分布的演变及其当前区域分布形成的机制,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合理优化的对策建议,为政府制定调控政策提供参考。本论文一共由六部分组成,具体内容如下:第1章为绪论部分。本章对汽车制造业区域分布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对国内外产业区位和产业区域分布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评述,为中国汽车制造业分布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和支撑。第2章为理论部分。主要对区域分布的相关概念与理论进行了梳理,为后面章节有关中国汽车制造业区域分布演变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最后,介绍了本论文所采用的空间分布测度,为进一步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提供了方法。第3章主要研究了中国汽车制造业区域分布的演变历程、现状以及区域分布变动。首先,从区域分布演变历程的视角对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区域分布演变历程进行了系统梳理,把汽车制造业的区域分布演变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同时详细论述了每个阶段汽车制造业区域分布演变的动因及条件。其次,从行业、空间和时间三个维度详细刻画了中国汽车制造业整体和细分行业区域分布的演变。最后,以空间测度指标衡量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区域分布变动趋势,即在行业层面,使用产值比重、空间基尼系数及EG指数等指标对近十年间中国汽车制造业两位数行业和整车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和配件制造业等三位数行业的地理集中程度进行了分析;在地区层面,对中国30个省市区的空间分布变动趋势进行了考察,测算了汽车制造业两位数行业的产值比重以及两位数和三位数行业的区位熵。结果显示无论行业层面还是地区层面,中国汽车制造业两位数及三位数行业的集聚程度偏低,已经形成以上海、吉林、湖北、广东等地为主的区域集中分布。最后,介绍了我国几大主要汽车产业基地的分布现状,对汽车制造业区域分布变动进行了分析。第4章主要从区域经济学理论、区域分布相关理论的角度,详细分析了中国汽车制造业区域分布演变的影响因素。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与前文的分析,我们认为,影响中国汽车制造业区域分布因素主要包括政策因素、对外开放程度、循环累积因果机制、劳动力池、市场因素以及产业配套能力等六个方面。政策因素的影响贯穿于整个汽车制造业区域分布格局的形成过程;对外开放对企业的区位选择、发展以及产品的销售,尤其是合资企业的区位选择、产品消费以及投资具有一定的影响;循环累积因果机制是汽车制造业区域分布的演变及汽车制造业集聚发展的内生动力;人力资源水平、劳动力成本、市场潜力、运输成本以及产业配套能力等影响因素也会不同程度地促进或者阻碍汽车制造业的区域分布。从理论的角度来说,以上六个影响因素对汽车制造业区域分布影响程度因阶段的不同也存在差异。第5章是计量分析部分。本章运用了SPSS17.0软件,对中国汽车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区域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循环积累因果机制、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对汽车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的区域分布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较低的运输成本有利于吸引汽车制造业整体及细分行业进行区位选择。但有些因素,如产业配套能力对汽车制造业整体和零配件制造业分布起到促进作用,但对整车制造业的影响并不明显。人力资源作用在汽车制造业领域未得到充分发挥。政策因素无论是对汽车制造业整体还是细分行业的区域分布都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第6章主要根据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结合前章研究的内容,剖析了当前中国汽车制造业区域分布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本文的对策建议。问题主要表现在汽车产业集聚减弱、整车和零部件生产分离;区域协调不畅,各省汽车产业布局重复;政府干预显著,地方保护主义普遍存在;技术研发不足,生产厂商对FDI依赖严重;要素流动受限,人力资源作用未充分发挥等方面。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应该将从更高的视角审视未来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加强自有核心技术研发,摆脱对FDI的依赖;促进集群化生产,实现生产一体化;打破行政界限,促进行业公平竞争;推进集约化生产,发挥规模经济作用;推动官产学研合作,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以此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优化汽车制造业空间布局,促进我国汽车制造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