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微创食管癌Ivor-Lewis术与McKeown术术后的远期生存率及远期生存质量。 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二科2010年10月至2014年6月经配对研究后的206例行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的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所有病例分为行胸腹两切口,经右胸行胸内OrVil吻合的Ivor-Lewis术组(Minimally Invasive McKeown Surgery, MIILS)及行颈胸腹三切口在颈部行吻合的McKeown术组(Minimal Invasive McKeown Surgery, MIMS)。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对生存期超过36个月的患者采用EORTC QLQ-C30和EORTC QLQ-OES18生活质量量表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远期的生活质量。 结果:全组平均随访时间46.6±19.2月,最终全组患者死亡75例,其中MIILS组死36例,MIMS组死亡33例,全组失访9例,其中MIILS组4例,MIMS组失访5例。两组病例在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MIILS组在手术时间(283.4±32.0min VS302.6±43.7min,P<0.001)、吻合口瘘发生率(9.7%vs1.9%,P=0.017)、肺部感染率(8.7%VS22.3%,P=0.007)较MIMS组具有优势,而在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及术后住院天数等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远期随访中,MIMS组吻合口狭窄率明显高于MIILS组。3年生存率相比两组无统计学差异(70.0%VS72.4%,P=0.606);最终参与问卷调查126例,其中MIILS组65例,MIMS组61例。全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情况与参考人群相比在躯体功能(83.33±17.27 VS89.8±16.2,P=0.031)及社会功能(80.06±17.27 VS87.5±22.9,P=0.042)上明显较差。在症状量表上食管癌术后患者在食欲减退(19.12±21.83 VS6.7±18.3,P=0.001)、恶心呕吐(14.40±17.95 VS3.7±11.7,P=0.001)及腹泻(19.90±23.64 VS7±18,P=0.001)等方面劣于参考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两组患者的特异性量表分析对比中,我们发现MIMS组的咳嗽(17.62±15.37 VS10.03±13.81,P=0.004)、吞咽症状(16.39±14.35 VS11.54±12.56,P=0.045)劣于MIILS组,而在反流症状(9.84±12.31 VS26.92±11.10,P=0.001)上则优于MIIL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微创食管癌Ivor-Lewis术具有与McKeown术同等的远期生存率。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远期生存质量劣于参考人群。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比较中,Ivor-Lewis术具有比McKeown更低的吻合口狭窄率,更低的咳嗽症状,但在反流症状上较McKeown术则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