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构主义视野中特定人群的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以青年大学生和吸毒人员为例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cko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滋病如同“瘟疫”般席卷全球,它已不仅是个医学问题,而是成为了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目前世界范围的艾滋病流行情况异常严重,在我国,艾滋病已经成为了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中国正处在艾滋病灾难的边缘。 在尚无有效的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和预防艾滋病的疫苗时,健康教育是最好的预防艾滋病的手段。目前,全社会的有识之士,包括医学学者、社会科学学者以及公众媒体都在利用自己的知识和工作平台宣传艾滋病健康教育,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建构了形形色色的艾滋病模型,告诉人们怎么去认识艾滋病,怎么预防它。但我们不能忽视实施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核心,即教育对象,只有了解了他们的想法,探寻他们心中艾滋病的模型,教育才能富有成效。 人们已经达成共识,即导致艾滋病流行的因素远不仅限于病原及人体生理方面,更涉及非常深刻的行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几乎所有层面的原因。艾滋病是一种社会疾病,这也使得利用社会学的知识和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具有可行性和实践意义。根据实际情况,本研究试图从青年人群体和高危人群中各选取一部分代表(在校青年大学生和吸毒者)作为研究的基础对象,运用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建构他们头脑中关于艾滋病的模型,通过细致的调查和分析,探寻他们的真实想法,同时将得出的结果与社会上拥有话语权的群体在他们各自专业领域所建构的艾滋病模型进行比较对照,取长补短,分析这些教育对象到底了解多少艾滋病知识,找出目前开展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亮点和盲点,改进教育的方法,从而探索出一条更为切实有效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途径,使预防工作更为有的放矢,并留下一份详细的有关艾滋病观念和形象调查的经验文本,为我国的艾滋病防治事业贡献一丝微不足道的力量。
其他文献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安身立命之本。而加快城市化进程,将成为今后直至2020年小康社会全面实现之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意
叙事心理治疗的实质就是治疗师和当事人共同重建新故事的过程。治疗师让当事人先讲出自己的生活故事,再通过在对话中运用解构、问题外化、重构主流故事、故事加厚等手段,帮助当
随着中国社会城市化迅速发展,农民工问题成为目前社会与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中共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伟大目标的乐章中,农民工机会缺失或未能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现状是中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女性的自我意识和社会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受教育程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中国的女硕士、女博士等高学历女性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她们虽然在学业和事业上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