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TLIF与Wiltse入路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对比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david_lau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腰椎退行性疾病是指腰椎自然老化、退化的生理病理过程中所出现的相关疾病。随着人体结构正常生理退变过程的逐步进展,常常导致腰椎滑脱、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脊柱退变性侧凸等疾病的发生,并常常伴有腰腿疼痛等不适,而外科手术便是治疗该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传统后正中入路的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由于大范围剥离椎旁软组织,损伤了周围的肌肉血管神经,常导致椎旁肌变性和瘢痕形成,容易引起术后长期腰背部疼痛不适。由Hams等人于1982年提出的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技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相对于传统PLIF手术,减少了对脊柱后方的结构进行损伤,从而减少对脊柱稳定性的破坏,有利于术后的恢复。在此基础上,1988年Wiltse和Spencer等人提出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的方法,即Wiltse入路,能够更大程度的解决开放手术对椎旁肌肉的损伤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为临床医生所采用。近几年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发展迅速,各种内镜或经皮技术均取得不错的临床效果。椎间盘镜辅助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技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via Micro Endo Disc System,MED-TLIF)是目前国内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主要微创手术方式之一,相对传统手术方式,具有众多优势。MED-TLIF技术及Wiltse入路TLIF技术相对传统开放手术,均一定程度能减少对椎旁肌的损伤,带来良好的治疗效果,但MED-TLIF技术相对Wiltse入路TLIF技术是否具有更确切的临床疗效,仍缺少相应的研究。目的:本研究对比MED-TLIF与Wiltse入路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符合标准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37例。其中男19例,女18例,年龄31~78岁,平均56.8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22.6个月。分成两组,一组行MED-TLIF手术(MED组),15例;另一组行Wiltse入路TLIF手术(Wiltse组),22例。对比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骨质疏松指标(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骨钙素(N-MID)、25-(OH)维生素D3)、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的差别,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等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37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骨质疏松指标等观测指标上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样本具有可比性。MED组与Wiltse组在手术切口长度(3.12±0.56cmvs 10.21±1.13cm)、术后卧床时间(6.1±1.21天vs 7.2±1.32天)、住院天数(10.12±1.28天vs 12.82±1.48天)方面比较,MED组均优于Wiltse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MED比Wiltse组多(70050.40±20367.68元vs 60407.72±10537.9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302.27±55.94min vs 218.81±41.69min),MED组较Wiltse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D组术中出血量比Wiltse组少(203.91±189.28ml vs 334.37±160.97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VAS、JOA、ODI、SF-36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各项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手术治疗均具有明显的效果,且两组近期临床疗效相近,无明显差异。结论:MED-TLIF与Wiltse入路TILF技术均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术式,但MED-TLIF术式较Wiltse入路TLIF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但本研究样本量少,随访时间短,其确切临床疗效尚需大宗病例的长期随访研究证实。
其他文献
矿山通风系统是矿井安全生产的命脉,是地下普通矿山开采的八大系统之一。该系统拥有很多特点,比如复杂性、模糊性以及动态性,因此对矿井通风环境、设施设备的安全性以及通风系统管理有着重要的要求。地下矿井不仅对通风系统可靠性有极其高的要求,另外也需要作业人员的生命健康在一定程度上有保障。由于矿井的动态性标志着通风系统的可靠性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变化,导致了地下矿井的巷道、网络结构等的复杂化,同时也影响着工作人员
教师在课堂上有时会故意突破人称代词的常规用法,通过人称代词的移指使用来实现特殊的交际目的。本文在对课堂人称代词的常规用法统计分析、归纳功能类型的基础上,以初级汉语精读课堂语料为材料,运用定量和定性结合方法,对移指用法作描写研究,归纳类型,并考察其数量分布,讨论移指条件,探讨移指的可能类别。研究表明,课堂人称代词的移指用法有“人称的变化”“数的变化”和“人称和数的共变”三种类型;教学语言第一、二人称
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是全世界范围内一种常见疾病,其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饮酒史等,幽门螺杆菌(Heli
目的:回顾性分析非特指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NOS)患者CD44v6表达情况,并评估该免疫组化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1月至2015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
目的:探讨单节段ACDF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的颈椎矢状面参数的变化方法:2013年至2016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对22例因脊髓型颈椎病接受单一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
随着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并把汉语作为他们的求职利器和工作语言。来中国的外国留学生在汉语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会选择进入相关专业用汉
目的:通过比较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行标准淋巴结清扫术与扩大淋巴结清扫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探究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对壶腹部区域恶性肿瘤患者的价值。
研究目的:讨论如何评价经皮硬化治疗四肢静脉畸形的疗效并根据评价结果指导临床治疗。对象及方法:收集并分析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2011.1.1-2016.12.31进行经
本文主要研究文本强化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回指释义和阅读理解的影响。虽然近来文本强化是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但研究结论各异,也很少有研究系统探讨文本强化对回指释义
目的:研究右心房主动固定电极植入术中损伤电流(Current Of Injury,COI)和起搏参数与术后3个月起搏参数的关系。探讨优化右心房主动固定电极植入的条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