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迈克尔·波特提出价值链管理理论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了,在这20多年中,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包括:社会背景的变化,体现在各种资源缺乏,资源的损失浪费问题;环境的变化,例如,有的新产品还没有上市,就被淘汰,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经济损失及浪费;企业内部管理问题的变化,这表现在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往往会产生一些隐性的、不容易发现的成本浪费,这要求我们重新认识价值链。价值链中的每一项活动都可能创造价值,但是在产生价值的同时也会产生物理或非物理的浪费。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企业大多数情况下往往只关心能够增加价值的流程,而忽略了那些减少价值增加的业务流程。统计研究发现,增值活动约占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5%,必要但非增值活动约为60%,其余35%为浪费。
本文阐述了负价值链的概念;列举了其多种存在形式和存在的原因,例如三菱汽车由于质量问题引起的负价值链,三鹿由于信用问题引起的负价值链等;主要以流程再造为工具,给出消除负价值链的方法。由此形成负价值链理论及其应用。波特提出的是“正价值链”。从“链”的角度研究价值增值活动是有利的。企业的浪费往往也表现出一连串的浪费,这些浪费活动也可以被划分为一个个环节,借鉴价值链的分析方法,从“负价值链”的角度研究消除浪费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显现优势:一是从源头消除浪费活动;二是从“链”的角度重视某种浪费性活动。以往价值链理论只是提供了消除不增值环节的思想,但没有提供找到浪费源头和消除下游一系列浪费的思路。本文提供了如何找到产生负价值链的源头,进而从源头出发,在BPR的基础上提出了消除负价值链的方法,并由此丰富了BPR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