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卫星SAR实时成像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czr2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系统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分辨率高、作用距离远的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海洋监测、资源勘探、战场侦察等各种军事以及民用领域。目前星载SAR采用下传原始数据,在地面进行成像处理的方式,使得快速响应的时效性差,制约了雷达的在轨工作时间。与大卫星SAR相比,小卫星SAR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研制周期短、发射灵活等优点,可以被用于组网编队飞行、应急响应等方面,同时小卫星SAR的幅宽有限、模式较少、性能降低、成像点数较少,更易达到实时成像的效果。但是小卫星SAR成像算法也存在计算量大、算法复杂等问题,在小卫星复杂的环境下,难以保证实时性。本文采用多模式SAR技术,生成不同分辨率与测绘带宽的图像,主要从小卫星SAR成像算法的优化和算法的FPGA快速开发两方面进行研究。首先给出了小卫星SAR的成像几何模型和回波信号模型,分析了条带、聚束、滑动聚束、TOPS等不同模式下回波信号的多普勒历程、方位分辨率、距离分辨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小卫星多模式SAR的系统参数,并给出了一组小卫星多模式SAR的参数设计方案。然后在上述设计的系统参数下,对现有的距离多普勒算法、Chirp-Scaling算法、后向投影算法等三种星载SAR成像算法进行了仿真分析,比较了三种成像算法的峰值旁瓣比与计算量。针对小卫星SAR成像点数适中、工作模式多的特点,星上处理拟选取工程实现相对简单、多种模式通用的后向投影算法,但是用原始后向投影算法处理小卫星SAR回波仍然存在计算量大,难以满足实时性的需求,需要对其进行改进。接着对后向投影算法在并行性改进方面进行研究,利用直角坐标系融合时无需插值、无需逐点投影的特点,在子图像融合阶段采用基于尺度不变特性变换的方法,将复数子图像进行融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尺度不变特性变换SIFT(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子图像融合的直角坐标快速后向投影方法,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最后研究了上述成像算法在工程上的实现方案。针对后向投影算法的特点,分析了后向投影算法成像计算过程中的脉冲并行性和网格点并行性,另外本文设计了一种在距离向分块的方式来提高后向投影算法成像的实时性。在分析了传统FPGA开发的弊端之后,选取基于MATLAB高级语言向FPGA低级开发语言自动转换代码的方式,研究了后向投影算法在Simulink中的建模过程,并将模块仿真结果与MATLAB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Simulink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对后向投影算法的Simulink模块进行定点化分析与优化之后,将模块转换为FPGA的Verilog代码,并在Virtex-7 690t芯片上进行验证,完成在FPGA上实现后向投影算法的研究。基于MATLAB进行FPGA的快速开发方式有助于SAR实时成像系统的研究,并为今后建设SAR成像算法专用模块库,为FPGA的快速开发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为了高效地求解船舶水动力性能优化问题,将基于分解技术的多目标进化算法应用到船舶设计领域,提出基于MOEA/D的船舶水动力性能多目标优化算法。建立了以快速性、耐波性和操纵性
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成本日趋高昂,中国制造业步入新的产业发展阶段。作为制造业发展重要一环的材料业,曾支持中国制造崛起步入快速发展通道。现今在新的产业经济
科学可视化技术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但是主要的数据研究对象仍局限在规则网格数据的可视化。大部分算法只适用于规则网格数据,而对于非规则网格数据,目前主要的可视化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氯沙坦钾治疗老年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老年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00例进行观察,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规范化社区管理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6 min步行试验距离和因心衰再入院率的影响。方法: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