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应用被动吸烟复制大鼠肺气肿模型,采用酶组织化学、免疫印记技术等不同的检测方法,检测肺气肿大鼠全病程中的膈肌纤维类型和mTor蛋白的变化,探讨肺气肿全病程中膈肌功能异常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实验材料及方法一、实验动物和分组选取7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20只,体重250—280g,由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清洁度Ⅰ级,常规饲料自由饮水,温度22±1℃,湿度50%左右,明/暗周期为12h。随机被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C)、肺气肿吸烟组(E)、肺气肿戒烟组(N),分别在肺气肿形成0天、3月、6月、12月取材,每组10只。二、被动吸烟复制大鼠肺气肿模型将肺气肿大鼠每天放入自制的烟熏舱(体积为0.25 m3),暴露于10支黄果树牌香烟,每次被动吸烟1小时5天/周,持续75天。三、主要实验方法(一)肺组织病理:HE染色(二)膈肌纤维检测:采用琥珀酸脱氢酶方法,将肌纤维分为氧化型和酵解型,其中染色深的是氧化型纤维,染色浅的酵解型纤维。(三)mTOR蛋白测定:Western Blotting四、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资料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显著性检验,若P<0.05,再进行q检验,比较任意两组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采用单因素直线回归分析,比较干预因素与测量因素有无相关性。所有分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结果1、在肺气肿形成0天和3个月时,E组、N组的氧化型纤维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在肺气肿形成6个月时,N组的氧化型纤维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E组的氧化型纤维比例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肺气肿形成12个月时,E组、N组的氧化型纤维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2、年龄与氧化型纤维比例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正相关(P<0.05)。3、在肺气肿形成0天和3个月时,E组、N组的mTOR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在肺气肿形成6个月时,N组的mTOR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E组的mTOR蛋白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肺气肿形成12个月时,E组、N组的mTOR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肺气肿大鼠膈肌氧化型纤维比例随疾病进展先增加后下降,说明膈肌出现代偿和失代偿过程。2、随着年龄的增加,膈肌氧化型纤维比例逐渐升高。3、肺气肿早期调节骨骼肌增生的信号蛋白mTOR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肺气肿晚期mTOR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