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的患者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den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是以器官衰竭和高短期死亡率为特征的慢性肝病急性恶化引起的一种严重综合征。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是免疫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和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中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ACLF合并IPA的患者发病率虽然低,但是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漏诊率高,短期死亡率高。目的:目的是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的临床表现、预后及抗真菌治疗方案。方法:这是一项全国多中心登记性回顾性研究。自2011年1月1日至2018年9月22日,我们对全国15家三甲医院中住院的ACLF患者进行了筛查。本研究收集了 145例有IPA的ACLF患者和383例无IPA的ACLF患者(来自2600例的前瞻性研究数据库,NCT02457637),并记录了人口统计学、临床和实验室数据、影像学资料、微生物资料、治疗方案以及4周死亡率。根据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我们将IPA合并ACLF组患者和无IPA的ACLF组患者以1:1的比例进行匹配,并对匹配后的116例IPA合并ACLF组患者和116例无IPA的ACLF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IPA合并ACLF的患者(n=145)的28天累计死亡率比无IPA的ACLF患者(n=383)高(33.6%vs 15.7%,p<0.001)。在倾向性评分匹配前,IPA合并ACLF的患者28天呼吸衰竭的相关累计死亡率比无IPA的ACLF患者高(17.1%vs 0.3%,p<0.001);在倾向性评分匹配后,116例IPA合并ACLF患者28天呼吸衰竭的相关累计死亡率比无IPA的ACLF患者高(16.6%vs 0.0%,p<0.001)。有肺部损伤的IPA患者的28天全因死亡率(66.5%vs 24.2%,p<0.001)以及IPA相关死亡率(45.8%vs 8.1%,p<0.001)均高于无肺部损伤的患者(Pa02/FiO2≥400mmHg)。145名患者中139名患者接受了抗真菌治疗,102名患者接受了单独伏立康唑治疗(n=59)或联合伏立康唑治疗(n=43),并采用了不同的负荷剂量(100-800 mg)和每日维持剂量(0-800毫克)。一个提议的伏立康唑优化方案(负荷剂量,每天两次200 mg;每日维持剂量,100 mg)在26例患者的治疗药物监测中达到了较好的短期生存期和最佳谷剂浓度(1-5μg/mL)。结论:侵袭性肺曲霉病增加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短期死亡率,主要归因于由肺部损伤所导致的呼吸衰竭。目前伏立康唑依旧是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抗真菌治疗的一线药物,优化的伏立康唑方案(负荷剂量200mg q12h,维持剂量100mgqd)可能是安全且有效的。
其他文献
信号放大技术是分析检测痕量生物分子的重要研究手段,在生物医学、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分子诊断学、分析化学和法医学研究等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信号放大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酶促信号放大技术和非酶式信号放大技术。其中,参与酶促信号放大技术的酶主要包括聚合酶、连接酶、核酸酶等,酶的存在不仅能够特异地识别目标序列,同时具有较高的催化能力,但是也存在条件要求严苛、操作过程复杂、价格昂贵等不足,因此发展反应条件温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同时也是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脑部并发症如脑卒中、脑血管异常、痴呆等,是导致高血压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对高血压脑损伤疾病的早期预测指标较少,主要通过既往病史、临床症状、磁共振成像技术、脑血管造影术等进行诊断,但这些检测手段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现阶段研究提示,在高血压病情进展中有神经炎症和肠道菌群的参与。高血压脑损伤时,受损的脑组织可释
背景临床研究中,某些生存数据可能包含滞后效应,例如,癌症免疫疗法所产生的抗肿瘤应答是通过刺激患者的免疫系统之后出现的,由此导致观察到的处理效应出现滞后。针对存在滞后效应的生存数据,使用加权log-rank检验是目前的主流方法,但如何加权以及不同加权策略对统计性能有何影响,尚无统一认识。对于此类数据的期中分析,由于涉及到不同节点的加权和α函数损耗,更增加了策略选择的难度。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存在滞后效
生理状态下,人的凝血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平衡系统,是一个逐渐发育成熟的动态过程。在新生儿期间,尤其是早产儿,由于其体内器官及系统发育不完善,凝血因子的浓度相对较低,这一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功能障碍或异常,整个凝血系统将会失衡,尤其在孕母及新生儿出现某些影响凝血功能疾病时。这可能会导致早产儿脑室内出血,造成一系列临床远期影响如语言障碍、癫痫、智力低下、脑性瘫痪、视力及听力下降等神经系统方面后遗症。
背景:宿主泛素系统介导的宿主免疫在抵御病原体入侵时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不少病原体通过其效应因子来操控宿主泛素系统从而逃避免疫清除。研究发现病原体如沙门氏菌感染人上皮细胞后可引起宿主细胞泛素蛋白组的变化。但目前还不清楚弓形虫感染能否操控宿主细胞尤其是免疫细胞的泛素系统,以实现感染和寄生,以及引起宿主细胞哪些蛋白泛素化水平发生变化更是不得而知。弓形虫效应分子ROP18是其主要毒力因子,其在抵抗宿主免疫清
背景:尿毒症(Uremia)是各种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晚期阶段,其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不仅严重危害到人类健康,也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尿毒症期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而CKD患者CVD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除血管钙化外就是尿毒症心肌病。尿毒症心肌病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阐明,
研究背景老年患者心血管系统多发生退行性改变,麻醉诱导导致的血压下降更为显著,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波动更剧烈,因此,推荐采用个体化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判断容量反应性是GDFT的前提,目前常用微量液体冲击试验(mini-fluid challenge test,mini-FC)、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
背景: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累及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慢性疾病,神经病理学特征包括炎性脱髓鞘、轴索损伤、胶质增生和神经变性。MS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无定论,可能与氧化应激、免疫炎症反应有关。环己酮二腙(cuprizone,CPZ)作为一种铜离子螯合剂,通过特异性地损害少突胶质细胞,在C57BL/6小鼠大脑中诱导持续
目的:比较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waist circumstance,WC)、腰围身高比值(waist-to-height ratio,WHtR)、相对脂肪指数(relative fat mass,RFM)、体格指数(ponderal index,PI)、锥削度指数(conicity index,CI)、脂质蓄积指数(lipid accumulation p
背景和目的:脊索瘤是发生于中轴骨的一种罕见的骨肿瘤。TMED3(Transmembrane Emp24 Protein Transport Domain Containing 3,TMED3)被认为是一种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调控作用的新基因,但其在脊索瘤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TMED3在脊索瘤生长中的作用,探讨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本研究首先使用人脊索瘤组织样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