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应用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82415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文关怀是一个古老而长青的话题,也是当代社会的主题,有着深远的思想渊源和现实的理论依据。当代中国正处在一个践行科学发展观、大力倡导以人为本、高扬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各项素质潜能全面发展的伟大变革时代,人文关怀价值的再次凸显已经成为了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诉求。就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注重人文关怀已经成为衡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败与否的标准之一,也成为一个众多学者热切关注的、具有广泛前景的研究领域。   人文关怀是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为内在尺度的一种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实践模式。其实质是对“人之所以为人”的理性思考,其特征表现为: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统一、现实性和前瞻性的统一、主体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人文关怀有着深远的思想渊源和现实的理论依据,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西方文化中的人文精髓、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思想、新时期中国人文关怀的实践,都将为其提供良好的佐证。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对于践行科学发展观,复归人文关怀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人文关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而言,人文关怀的融入确立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生为本的理念、创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也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在理念上,要求我们更新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实施柔性的管理;在方式方法上,要求我们注重与学生交流沟通、倡导教育回归生活、实施个性化教育、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在内容上,要求我们加强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感,注重品格教育,完善学生道德人格,重视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科学规划人生。将人文关怀理念有效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应正视学生的主体性,正确处理灌输与启发式教学的关系;培养学生主体性,努力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温馨家园;发展学生主体性,积极构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体系,让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获得人文关怀。
其他文献
学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从2008年开始,随着国家形象和国际传播能力研究的兴起,一批中国国家形象描述的著作出现,让我们有时间坐下来,从文史学家、东方学家、政治学家的角度,看待今天中国已经形成的
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是近年来备受国内外国家、组织和学者关注的问题,但由于各国对于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因此目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国际保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