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缺位空穴颗粒堆传热特性研究

来源 :山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05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节能减排已成为当下各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在我国各行业能耗中,工业能耗位居榜首,其中半数以上转化为不同载体、不同温度的工业余热,若将这部分余热加以有效利用,这对提高工业经济效益,建设生态文明强国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然而,在高温固体颗粒余热回收过程中,由于颗粒形状不规则、表面粗糙以及颗粒之间的相互摩擦会在颗粒堆内部形成空穴,空穴的存在增大了传热热阻,影响颗粒堆整体余热回收效率,非常不利于颗粒堆的余热回收。本文以双缺位空穴颗粒堆为研究对象,基于一次换热法,建立了规则排列下双缺位空穴颗粒堆传热模型,自行搭建了颗粒堆传热实验台,开展了双缺位空穴典型实验并对传热模型进行了验证,利用传热模型对双缺位空穴颗粒堆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系统分析了双缺位空穴在垂直于热流方向、平行于热流方向以及呈45°排列下,双缺位空穴位置和间隔变化对颗粒堆传热过程的影响机制,得出以下结论:(1)双缺位空穴的存在阻碍颗粒堆热量的传递,颗粒距离缺位空穴位置越近,其温度和热量波动越明显。空穴附近的热量传递途径主要包括:颗粒间直接接触沿X和Y方向的固/固、颗粒与气相间气/固、缺位空穴处的气/气导热和辐射传热,其中沿Y方向的固/固导热为热量主要传递方式。双缺位空穴间隔粒径倍数越小,对颗粒堆局部传热的阻碍能力越强,通过模拟确定了当两个空穴间隔大于等于4倍粒径时,空穴间的相互影响可忽略。(2)在垂直于热流方向上,随着双缺位空穴由冷壁面移动到热壁面,空穴影响范围也随之移动,壁面处双缺位空穴温度较其他位置变化幅度最大,总传热量呈现“U型”变化趋势,空穴位于R1C10(取Row首字母R代表排,Column首字母C代表列,R1C10表示空穴位置在第1排第10列,以下皆同)和R1C11处为最大值32.47W,壁面固相传热贡献度曲线两端低中间平,保持在99.69%,表观热阻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在换热壁面处达到最小值,为11.54℃/W。当双缺位空穴间隔粒径数增大时,双缺位空穴相互影响程度减弱,局部影响范围缩小,但整体影响范围增大。间隔为0倍粒径工况传热量最大为32.32W,表观热阻最小为11.60℃/W,间隔从1倍粒径增加到4倍粒径时,传热量增加,壁面固相传热贡献度不变,表观热阻降低。(3)在平行于热流方向上,随着双缺位空穴由冷壁面移动到热壁面,空穴影响范围也随之移动,壁面处双缺位空穴温度较其他位置变化幅度最大,总传热量呈现“U型”变化趋势,空穴位于R1C10-R1C11处为最大值32.59W,壁面固相传热贡献度曲线两端低中间平,保持在99.69%,颗粒堆表观热阻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在换热壁面处达到最小值,为11.41℃/W。当双缺位空穴间隔粒径倍数增大时,双缺位空穴相互影响程度减弱,空穴处温度变化幅度减小。间隔为0倍粒径工况传热量最大为32.71W,表观热阻最小为11.46℃/W,间隔从1倍粒径增加到4倍粒径时,传热量增加,壁面固相传热贡献度不变,表观热阻降低。(4)在与热流方向呈45°的方向上,随着双缺位空穴由冷壁面移动到热壁面,空穴影响范围也随之移动,壁面处双缺位空穴温度较其他位置变化幅度最大,总传热量呈现“U型”变化趋势,空穴位于R1C10-R1C11处为最大值32.69W,壁面固相传热贡献度曲线两端低中间平,保持在99.66%,颗粒堆表观热阻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在换热壁面处达到最小值,为11.47℃/W。当双缺位空穴间隔粒径倍数增大时,双缺位空穴相互影响程度减弱。间隔为0倍粒径工况传热量最大为32.30W,表观热阻最小为11.61℃/W,间隔从1倍粒径增加到4倍粒径时,传热量增加,壁面固相传热贡献度不变,表观热阻降低。
其他文献
近场声全息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声源反演及可视化技术,它通过对辐射源表面的声场测量,可将三维声场中的声学信息,如表面振速、声压等进行重建或预测,并成为研究并解决机械噪声问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微电网作为集中式发电的补充,其分布式发电技术正日趋变得成熟。但是微电网的功率分配问题容易受到系统中各个分布式电源线路阻抗的影响,造成功率不
本文研究巨-子型结构采用隔震子结构形式的减震控制机理和控制性能,通过理论模型研究和工程案例分析,对其调谐减震控制机理予以进一步揭示,分析了隔震层参数对这类体系抗震性
软岩隧道塌方一直是困扰我国隧道安全施工的核心难题之一。针对过去和当前一段时间内我国隧道塌方事故居高不下的状况,软岩隧道塌方灾害控制研究显得尤为紧迫。本文以软岩隧
工业园区是构成一个城市景观的一块重要拼图,同时也对城市景观整体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对于一个城市的整体景观来说,工业园区景观的好坏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人们对于整个城市的
高温气冷堆氦气风机驱动电机(以下简称驱动电机)是第四代高温气冷核反应堆一回路的唯一能动设备,是一回路氦气热交换系统的核心,其工作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反应堆的正常工作
燃料电池具有高能量效率以及对环境友好,能有效缓解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特别是直接醇类燃料电池(DAFCs)是一种高效、清洁的可直接简单获得电能的装置,因此引起了越来越
烟粉虱和小菜蛾是世界性分布的重要农业害虫,丽蚜小蜂和菜蛾盘绒茧蜂是其优势内寄生蜂,对两种害虫的发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生产实践中,烟粉虱和小菜蛾常混合发生为害。为研
2022年底中国将发射一颗面向时域天文学的X射线探测卫星——爱因斯坦探针(EP),它将是我国第一颗X射线成像天文卫星。EP卫星由一台全天监视器型宽视场X射线望远镜(WXT)和一台
电化学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现代工业的各个领域。锂离子电池、金属腐蚀与防护、电镀以及冶金都涉及电化学过程。电化学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电极表面单层或亚单层界面物种的吸脱附、构型取向、反应行为都随着电位的变化而变化,并且由于电极表面结构与组成不均一,表面不同位点发生的电化学过程也不相同。因此深入理解电化学表界面过程就需要发展具有高检测灵敏度,能够从纳米尺度、分子水平原位检测界面动态的表征技术。电化学针尖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