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汉语中的羡余否定现象因其与对应的肯定形式语义相同,常常给人们带来理解上的困扰,尤其是汉语为非母语者。羡余否定现象在分类上具有复杂性,在语义上具有模糊性,在语用上具有主观性,这些都构成研究和教学的难点。标记理论是近年来一种较新的理论,在语音、词汇、语法、篇章等语言的各个层面都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本文将尝试运用这一种新的理论来分析现代汉语中的羡余否定现象的使用情况及其形成原因。本文首先在标记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语义和表达功用对羡余否定现象进行了分类;然后通过现代汉语语料库对羡余否定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进行了推断性统计,并对其句法分布进行了归纳整理,根据标记理论的频率标准和分布标准,判断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的有无标记性;其次对羡余否定现象的形成原因进行了解释,主要涉及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和“象似性理论”,以及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再次,本文基于标记理论对羡余否定现象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探究。最后进行总结,指出本文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不足。本文的结构如下:引言: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第一章:对标记理论好现代汉语羡余否定现象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指出本文可借鉴和利用的研究部分,以及当前标记理论与羡余否定结合研究的研究空白。第二章:首先指出本文对羡余否定现象的分类依据,然后根据分类列举出常见的羡余否定形式及其对应的肯定形式。第三章:基于现代汉语语料库,对羡余否定现象与其肯定形式的使用频率进行统计,并总结列出其句法分布情况,根据标记理论的频率标准和句法标准判断有标记和无标记。第四章:根据标记理论对有标记现象成因的解释,从认知和语用两个方面对现代汉语羡余否定现象的成因做出解释。第五章:统计羡余否定现象在HSK中介语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并将其与羡余否定在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根据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指出基于标记理论的羡余否定研究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指导和启示意义。第六章:总结。指出本文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