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对《文艺春秋》《文艺复兴》的研究,多数停留于刊物本身、文学创作作品以及呈现出来的文学思想,至于两份刊物的文学翻译,则很少被专门论述,遑论把两份刊物的文学翻译并置研究。虽然这两份刊物的文学翻译从数量而言,不及彼时的专门文学翻译刊物,但是其文学译介所表现出来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却不容忽视。两份刊物的文学翻译作品不多,相比较而言,其中《文艺春秋》刊载的译作略多。这些文学翻译作品主要表现出现实主义文学倾向,同时又以俄苏、美、英、法为主。而这些文学翻译作品的内容精彩纷呈,主要涉及反法西斯战争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人民劳动与生活,以及塑造典型人物,或讥讽社会现实的丑陋,或宣扬人文主义,还有对现实主义理论的探讨。因而两刊的文学翻译有着明显的现实主义文学倾向。但是需要从历史、现实、政治、文化、经济以及编辑策略和译者意识等各方面,来思考两刊所呈现的这一文学倾向。两刊诞生于阶级矛盾日益锐化的1940年代中期,出于对战争白炽化、政治腐败、生活艰难的现实考量,刊载了众多的现实主义译作,以警醒统治者,揭露众生真实相。当然1940年代的文坛本就以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为主流,这也直接作用于两刊的译作选择。而“文艺复兴”的办刊宗旨、“兼容并蓄”的办刊方针、“多元化”的编辑策略、编辑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以及庞大译者群的审美趣味,这都督促两刊选择现实主义文学译作,以及能够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文学译作。也正是因为这些因素,两刊的文学翻译于现实主义之外,还包含了现代主义、象征主义等文学话语,但是这些文学话语并未脱离“现实”这一主题,而是与现实主义有融合之处,共同促进了文学发展。由于“1940年代中后期”这个时期的特殊性,其文学形态一直以来就以“复杂”的面孔呈现于读者面前,对其进行研究的重要性也就可见一斑。《文艺春秋》《文艺复兴》的文学翻译只是这个时期文学翻译活动的冰山一角,但是两刊的文学翻译促使读者更为具体地了解这个时期的文学态势,同时它们所表现出来的现实主义特征,丰富了此时的现实主义,也承续“五四”新文学传统,下启了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具有极大的文学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