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居民初婚年龄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年数据的分析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xiulong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年的数据,以80后已婚居民为研究对象,描述80后已婚居民初婚年龄的现状,并从户籍身份、体制身份、受教育程度、个人收入水平、性别几个方面分析其对80后居民初婚年龄的影响。研究发现:80后居民较50后、60后、70后居民的初婚年龄呈上升趋势;户籍身份、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性别因素对80后居民的初婚年龄有显著影响,体制身份、个人年收入水平没有显著影响。户籍身份对80后初婚年龄有显著影响,非农业户籍居民初婚年龄高于农业户籍居民。但户籍身份对初婚年龄的影响存在体制身份、收入水平上的差异:户籍身份仅对体制外工作者初婚年龄有显著影响;仅对个人年收入在0-40000元居民初婚年龄的有显著影响。受教育程度对80后初婚年龄有显著影响,受教育程度越高,初婚年龄越大。首先,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对农业与非农业户籍居民、男女居民的初婚年龄影响显著,但对非农业较之对农业户籍居民的初婚年龄的推迟效应大;对男性较之对女性的初婚年龄的推迟效应大。其次,各受教育程度对体制外工作者的初婚年龄有显著影响,大学及以上受教育程度对体制内工作者的初婚年龄有显著影响;受教育程度对体制内较之对体制外工作者的初婚年龄的推迟效应大。最后,高中及以上学历对年收入在0-20000与40001-60000居民的初婚年龄有显著影响;大学及以上学历对个人年收入在20001-40000的居民的初婚年龄有显著影响;且受教育程度对高收入居民较之低收入居民的初婚年龄的推迟效应大。性别对80后初婚年龄有显著影响,男性居民初婚年龄高于女性。性别对初婚年龄的影响存在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上的差异:仅对小学及以下、初中、大学学历居民有显著影响;仅对个人年收入在0-20000元的居民的初婚年龄有显著影响。
其他文献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对同性恋现象学术探讨研究的逐步发展,同性恋研究已经成为性别研究中重要的一环。因为受到异性恋霸权及男性霸权的双重压迫,女同性恋一直是社会
本文以国家与社会关系为分析框架,以底层抗争、基层治理及其互动关系为分析视角,通过对华中Z镇农民抗争事件的实证考察,试图把握我国农民日常生活的秩序,揭示底层民众抗争行动的
进食障碍是一种以神经性贪食和神经性厌食为主的进食紊乱症,近年来,我国进食障碍人群数量快速上升。本文将视角聚焦于进食障碍者网络虚拟社区空间中,基于对该群体的参与式观察,论
期刊
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高增长和社会的急剧转型,当代中国发生了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劳动力大迁徙,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外来女工”劳动力移民群体。围绕“外来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城市中心逐渐出现了一部分特殊的群体——农民工。他们拥有者双重的身份,既是工人又是农民。他们在城市化的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
当今中国,19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已逐步迈入而立之年并纷纷成家立业。如果将这一年代的独生子女概称为80后“独一代”的话,那么他们的子女可称为“独二代”。由于社会与文化环
信任一词在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均有其对它的定义,从人际之间的信任扩展到社会大领域的信任,信任已经作为一种维护社会稳定,简化社会复杂性的机制,受到了特有的关注。对信
9月18日,贵州省市(州、地)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群众满意度民意调查正式启动。省委组织部、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有关负责同志出席。 On September 18, opinion sur
学位